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儒家名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马上要到来了,让我们开启“时空穿越”之旅,了解中国儒家名师。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孔子有多方面的学术造诣,但其主要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的美学思想也是尤为重要他的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非常崇拜孔子,在教育思想上也继承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先秦时代最主要的教育家之一。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而且,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从具有较多积极意义的“性恶论”出发,比较透彻地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传授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培养了韩非、李斯等有才能的弟子,为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荀子的天道自然的思想也是有他独特的主张。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为学莫重于尊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尊师的重要性皆不言而喻。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尚,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教师节祝福。
而《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注疏》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正是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此作经过精心地校勘,这些校勘有助于我们澄清原来比较混淆的地方,更加清晰的了解儒家文化。
鹏为文化影印的《论语注疏》,美观耐用,印刷清晰,版式精美。传统古籍样式,让我们从中体验到更多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