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商丘名人惠施

发布时间:2023/4/11 12:14:29   点击数:

惠施(约前--约前),战国时哲学家,名家的代表人物。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与庄子为友。

惠施曾在魏国为相达15年之久。据《庄子秋水》记载: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要去看他,有人便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夺你宰相之位。”惠施听了很害怕,于是就在国内搜寻庄子,长达3昼夜。庄子闻讯后,主动去见惠施说:“你知道南方有一种叫凤凰的鸟吗?它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一只猫头鹰拾到了一只腐朽的死老鼠,便仰起头来大喝道,不准抢我的死老鼠。你以为我来魏国是来夺你的相位吗?”惠施听了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惠施为相时,曾帮魏惠王立过新法,法令公布后,百姓都说法令好。献给惠王,惠王也认为很好。拿给翟翦看,翟翦亦认为很好。惠王问:“可以实行吗?翟翦说:“不可以。”惠王说:“既然好,为何不能实行呢?”翟翦说:“如今拾木头的,前边喊着号子,后边走的响应着,这号子对抬木头人来说是好的。虽然有郑国、卫国那样悦耳的音乐可唱,然而却不如这号子更适合抬木头的人。所以治理国家也像抬木头一样,需要有适合的法令。”从此,不难看出,惠施所制定的法令,虽然很好,但脱离魏国的实际,所以,未能够在魏国实行。

惠施主张联合齐楚,停止战争,并随同魏惠王见齐威王,使魏齐互尊为王。在当时的名辩思潮中,他和公孙龙分别代表名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一个倾向于合万物之异,即“合同异”;一个倾向于离万物之同,即“离坚白”。惠施的“合同异”命题,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等。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归根到“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思想。他在“遍为万物说”的论证中,大量揭露事物的矛盾统一,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由于过分夸大了事物相对的同一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本质差别,结果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

惠施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当时思想界却是一位博学善瓣的大学者。庄子曾将他与儒家、墨家、杨朱、公孙龙并提,可见他在当时思想界影响之大。庄子在《天下》篇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可见著作之多。但其著作已散失,《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惠子》一篇,亦佚。其言行片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3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