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什么是伪文化有哪些体现
伏尔泰曾经认为所有民族只有中国的文人学士是无神论者,不迷信宗教,其实他只是在儒家典籍中没有看到宗教迷信。那个时代欧洲有许多中国崇拜者,就像今天许多人向往北欧小国,与中国接轨是欧洲学者的梦想,马戛尔尼公爵一辈子最向往的事就是去中国,当他终偿所愿他也大失所望。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曾经,欧洲人传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民族……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亲爱和睦……统治者充满了仁慈,老百姓诚实而礼貌。”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创新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中国老百姓“服从长上,尊敬老人。……即使农夫与婢仆之辈,彼此也彬彬有礼,殷勤胜过欧洲所有贵族……”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这不是全部的事实,因为我们看到的,和书上写的根本不一样。
《英雄本色》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江湖道义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其实吴宇森并不知道江湖道义本不存在。劫富济贫只是土匪的口号,侠文化,从来都是书上的。李自成说赢闯王不纳粮,有点脑子就应该想想不纳粮当兵的吃什么?吃福王?
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实际的道德水平要比电视上演的低得多,文学里的场景大多是不存在的。历史并不如童话般浪漫,正如耶稣是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我们将古代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描绘成人间天堂。
那些以为原始社会是美好的世外桃源,其实是缺乏对人性的深入分析。
现代人不知道一个常识,世俗的社会好过隐居的生活,除非你真能成仙不吃不喝。乡村有美景,但是更多可能是漫天猪粪香。
后世的孔孟都是歪曲的思想。孔子之所以不幸,因为他做了伪道德和低俗文化的替罪羊。本来孔子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他的后人总用孔子和平奖给他老人家抹黑,结果孔子就成为了不道德的名词。
荀子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结果被后人歪曲成了三纲五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中国是世俗文化,禁欲文化不多。
欧洲修女的比例比中国的尼姑不知道高多少倍。中国也有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的理想文化,只不过被世俗的贪婪和自私歪曲了。孟子让我们成为大丈夫,结果成为了奴才。
年千岁丸号的日比野辉宽的一份日记表明了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贵帮敬孔子否……我帮敬孔子胜贵邦。昨日拜祭圣庙无圣象而有英人。”
中国自古真正实行的儒家是董仲舒歪曲的儒家。大多数不识字的人其实不懂儒家文化的,自古以来大多数人根本不信孔子不过是拿孔子当挣钱的工具,太平天国四处烧孔庙应者云集,说明文盲大多不知道谁是孔子。
书上写子不语怪力乱神,伏尔泰就以为中国没有迷信,其实哪个孔子信徒不迷信,不拜财神爷?孔子实际上就是那个案上的猪头。
所有人都不知道,文化有两个,一个书上写的文化,一个是实际存在的文化,就是人性的丑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