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经典金句bull荀子系列长
:长夜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荀子?正名篇》
:本条经典金句是接着“经典金句名家系列”而来,出自于《荀子?正名》,荀子引用了这句古诗来讲正名的重要。意思是:“长夜漫漫,永思过失。(如果我做到了)谨守传自远古的道,正其名而不慢;奉行礼义,正其名而不悖,还会担心别人说什么吗?”
引出经典金句名家系列的是〖经典金句?墨子系列〗:“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之后,我们从〖经典金句〗到〖经典金句〗,一口气连续编写了七条属于名家的“经典金句”。《汉书?艺文志》说:“名家者流,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现在看来,这仅说了名家的一部分,还不是全部名家。章太炎先生说:“名家最得大体者,荀子。”《荀子?正名篇》:“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其中讲名有刑名、爵名、文名、散名四项。刑名来源于商代,爵名来源于周代,文名(礼仪)来源于《礼经》。散名(万事万物的名称),出自于中原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风俗习惯等共同约定,依靠这些名称进行交流。荀子说名称要通过交流看法、取名、分析辩明、解说来确定,“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交流看法、取名、分析辩明、解说,是概念运用方面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一切事业(帝王大业)发展的基础。
荀子认为,名正,概念厘清,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也是成就君子的基础。“辞让之节得矣,长少之理顺矣;忌讳不称,祅辞不出。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赂贵者之权埶,不利传辟者之辞。故能处道而不贰,咄而不夺,利而不流,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也。诗曰:‘长夜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正名之后),辞让的礼节就有了标准,长幼之间的关系得以顺序;不说忌讳的话,不妄言奇谈怪论;用仁义之心去说话,以好学之心去倾听,用公正之心辩是非;不因外界的诽谤和夸奖而动摇,不修饰言辞去迷惑别人的耳目,不赠送财物去买通高贵者的权势,不追捧和传播邪僻之人的言辞;这样就能坚守正道而心不动摇,坚持主张而不为外力所胁迫,有收获而不流散,推崇公正的言论而鄙视庸俗粗野的争论,这就是士君子的辩说。古诗说:“长夜漫漫,永思过失。如果我做到了,谨守传自远古的道,正其名而不慢;奉行礼义,正其名而不悖,还会担心别人说什么吗?”这说的就是正名的道理。
如同从〖经典金句〗之墨家系列过度到〖经典金句〗名家系列一样,从今天我们开始〖经典金句〗的荀子系列。
中国文化书院王守常院长题字
编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什刹海书院教授。
苑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