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信心到底是个啥醍醐灌顶剑客谈教育
“信心”到底是个啥?这种说法醍醐灌顶!
01
我有一个同事,实话实说,他的专业水平并不高明,在数学组里是中等偏下。但他就是在如林强手中站稳脚跟,当了数学组的头儿。
我跟他私交甚好,交情颇深。近距离观察发现,他最大的特点是自信,几乎可以称之为自信到自大的程度。
他说话行事斩钉截铁,雷厉风行,敢想,更敢干,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这些年来,凭着这股子令人折服的劲儿,他真是干成了许多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停薪留职,开公司,做机构,产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了我们学校第一个财务自~由的人。
他经常跟我说一句话: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信心一定会输!
我很早就在刘德华的电影中听到过这句台词,但没有真正往心里去。
而我的同事,看到这部电影后,却把这句话当成了终生奉行的准则。
从他的身上,我开始思考,什么叫有信心?
02
百度百科上把“信心”解释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我们看这个释义,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偏正短语,名词性质,其中心语是“心理”,简言之,信心就是一种心理。
继续给它添加修饰语,“相信……一定能够实现”,很显然,信心是一种很积极的起正向激励作用的心理。
相信一定能够实现的是什么呢?“自己的愿望或预料”。
愿望和预料都是对未来的某种情况的描述,但“愿望”表示的是“期待发生”,“预料”表示的是“推断发生”,二者的依据不一样。“愿望”的主观性更强,带有祈祷心理;“预料”的客观性更强,带有事实判断、逻辑推理的意味。
但不管是寄托美好的祝愿,还是作出理性的推论,都是奔着“一定实现”这个目的去的。
拆开来看,“一定”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毫不动摇的坚定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不能存在丝毫犹豫、徘徊和退缩。
“实现”这个词,表示的是需要的结果已经发生。也就是说,旧貌换了新颜,原状变成了现状。
03
有一个好词叫“心想事成”,人人都希望这样的好事能落在自己头上。但事实是,光靠心想,事永远也成不了!要想成事,必须付出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心动而不行动,一切都是虚妄。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整天思考,就是心想,但想得再多,都不如实打实地行动来得有效,哪怕只是学习片刻,也是用行动带来改变。
但反过来,只行动却不思考,就是蛮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把心动和行动统一起来。
所以,心想和事成之间其实还少了一个行动。
“心想”而且行动,边做边想,边想边做,做而后想,想而后做,不断螺旋上升,最后才会“事成”。
心想是改变的发端,行动是改变的必须。
没有心想,不会有行动,而心想得太多,多半也不会有行动。
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动心起念之后,稍加思索,认为可行,便开始尝试,先迈出第一步。
好比写文章,灵感一现,便要动笔把它先写下来。有了动笔这个行为,才为后续做了引子。没有这个行为,灵感就会很快消失,将来再想起头都无处下手。
做科研、搞创新发明、人际交往、学习提升,哪一样都是如此。
但这里面有一个字特别重要,就是“信”。
0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信心”是个名词。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信心”可能不是一个词,而是“信+心”,是两个词组成的一个动宾短语。
坚信自己的起心动念是有意义的,才会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坚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会实现,才会毫不动摇,持之以恒;
坚信自己心的力量强大无匹,才会乐观坚毅,不畏险阻。
什么叫有信心呢?就是一个人真真正正地相信自己的心。深信不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笃信!
“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由外向内则可染污、可牵引、可顺受、可违逆。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
心的力量之大一至于斯!
但关键还要落在一个“信”字上,你有多信,结果完全不一样。
对自己的“心”有百分百的“信”,才会“心想事成”。
你赞同我对“信心”这个词的理解吗?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