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学习有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杨国荣重

发布时间:2024/11/1 16:09:30   点击数:
潮新闻客户端杨国荣编辑吴晔周宇晗李雅南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如何传承好、弘扬好绵延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为当下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推动这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其历史使命。浙江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从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到尔后的浙学,其变迁既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衍化过程,又体现了与文化相关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重内涵。早在世纪之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基于对浙江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深刻把握,亲自部署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并担任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之一的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他在年5月30日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所作的总序中,详细讲述了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目的和意义:“从区域文化入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时至今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已实施近20年。聚焦“今、古、人、文”四个方面,这一工程通过系统梳理浙江历史文化的内部结构、变化规律和地域特色,厘清浙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相互影响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沉下来、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在这里,主要从如何理解浙学的角度,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作一考察。历史上的不同学者,对于浙学有不同的理解。在朱熹看来,“浙学却专是功利”。这一意义上的浙学主要指宋代的事功之学,包括永嘉、永康等相关学派。从具体形态来看,浙学的内涵显然不限于朱熹所界定的与事功相关的学术思想。事实上,即使在宋代,“浙”地除了事功之学以外,还有吕祖谦、张九成等具有理学趋向的思想家。在宋代之后,“浙”地之学更呈现复杂多样的形态。广义上的浙学则可以看作是“浙”地相关的思想流派,与“浙”地有关又不囿于“浙”地,内涵和外延更加宽泛。从时间上看,并不局限于宋代等特定的历史阶段。至少从汉代的王充开始,广义上的浙学特点已开始呈现。到了近现代,尽管很多学者的学术活动在地域上已跳脱浙江范畴,但其学术风格仍可以看出浙学的某种印记。从“今、古、人、文”四大角度研究浙学,可以对其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齐鲁之地在孔子、孟子、荀子之后,似乎既没有出现气象和格局较大的学派,也未能持续不断地产生具有创造性、系统性和广泛影响的思想家。宋代以降,洛学、闽学、关学、蜀学、湖湘之学等先后而起,但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9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