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给小升初的孩子们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好书,父

发布时间:2020/10/2 18:59:48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牛老师准备给即将小学毕业的同学们,推荐一些我自己买来翻看后觉得不错的好书,希望这些好书能够让你们阅览于课外而得益于课内,更希望这些好书能伴随你们走入初中,更好地为你们学好语文提供帮助。

第一套:

牛老师有一整套4册,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只拍了两本书的图片,下面是我对这套书的介绍。

图书名称:课外语文应用系列

作者:孙颖、高雪梅、梁归智、梁湘如等

内容介绍:

《精彩议论在作文中的借鉴》选用近代以来经典的议论文章片断,并分类别的以开头方法、结尾方法、驳论方法、布局方法、关联词语、议论风格、举例方法,等等议论技巧,为中学生的议论文写技巧提供参考。

本书精选文学作品中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分析心理描写的角度和方法,给中学生作文提供实用性指导。全书分18个部分,从愁苦心理的剖析、内心的跌宕起伏、复杂心理的表现、幻觉错觉与梦境、如何展现想象的翅膀等等方面,从细节处解析心理描写的密码。

《精彩人物描写在作文中的借鉴》将人物描写分为十个部分,包括人物借喻、人物出场、思想性情描写、外貌描写、外形局部描写、表情描写、人物内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戏曲人物描写,几乎将对人的描写包括了各种场景,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古今中外名著中的人物信息,以便在以后的作文中加以引用,也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对人物的描写来提高写作水平。

试读内容:

往事回忆引入话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间一定也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我们早已哄堂大笑。

——张爱玲:《论写作》

这是张爱玲《论写作》一文的开篇,其中心内容是要论述关于写作的心得和体会,她没有直接写如何去写作,写作要注意什么等等,而是独具匠心,从自己中学时代关于写作的一段回忆写起,在品味着回忆的乐趣中,将话题轻盈委婉地转入当前作为成年人的“我”对写作的心得体会中,从而使整个文章构思布局十分精巧,风格温馨而自然。尤其是往事的温馨与谐趣,更使读者深深地被其打动和感染。张爱玲在这里运用了以往事记忆来开篇引入话题的方法。因为生硬的论述容易使读者生厌,而趣味盎然的往事回忆则能调节气氛,起到刺激阅读兴趣的积极作用。

在我们记忆的海洋里,能够被铭记的应该是那些最能打动你,最能给你留下美好印象或相反最能刺激你的事情,有好事也有坏事。这种记忆就像暗礁,平时的时候,隐藏在你的记忆深处,一旦当你遇到和记忆中的事物有某些联系的事件时,记忆的闸门就会敞开,往事的回忆就会像泉水一般涌出来。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许多作家也都喜欢从童年的回忆开始自己的叙述,如下面的例子:“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消息。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美])

那条记忆的小径勾连着沉重的往事,诘问着愧疚的心灵,作者以往事的回忆开篇,引出后面的主题故事,开篇就抓住了读者们的心,大家忍不住与作者一道趴在那堵坍塌的泥墙后面,与作者一道窥视,一道体味,体味作者在那条小径上经历的一番传奇人生,以及生发的种种精彩议论。

这种方法运用起来很简单,很适合我们中学生拿来用于议论文写作中。比如当我们写到《我爱长城,我爱中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开篇:

小时候,夏夜的星空下,妈妈总给我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我从此知道了长城。……(北京石峰)

又如,在《初学做人德为先》这样的文章里,也可以这样开篇:

13年前,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父母多病,我成了一个到处流浪的“吉卜赛”人,……(天津庞秀玉)

今日好造化“今日好造化!拾得这些银子,正好将去凑做本钱。”“等到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这银两若是富人掉的,譬如枯牛身上拔根毫毛,打什么紧,落得将来受用。……倘是个执性的,气恼不过,肮脏送了性命,也未可知。……不如原往那所在,等失主来寻,还了他去,到得安乐。”——冯梦龙《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施复是白话小说《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主人公之一,以上三段是文章开头对他在拾到六两多银子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直接写施复拾金不昧的高尚举动,而是从他起初的“心中欢喜”落笔,先是计划如何利用这些银子,但是转念又设想了失主的几种情况,于是“良心发现”,决定将银子放回原处,等待失主。整个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真实可信,使施复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推而广之,我们在作文中,如果遇到写某人做出决定前的心理,便可以运用这种手法,先从其反面的想法人手,然后逐渐否定之,最后做出一个“违背初衷”的决定。

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一天放学后,因为值日,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无意中,你发现窗台上躺着一块不知是谁遗忘的手表,而且恰巧是你心仪已久的那款。你先是惊喜:“反正也没人看见,就据为己有吧,一块手表算得了什么?”但转念又想:“丢了手表的同学该会多么着急呀!那么多的叔叔阿姨拾到万元巨款都没有心动,我怎么能因为这一块小小的手表就丧失了人格呢?…”你越想越觉得一开始的想法很不应该,终于决定将手表交给老师。

当然,心理转变不一定都是由坏变好,也可能是由好变坏。同是上面的情境设置,在梦寐以求的手表面前,你开始可能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却终于抵制不住诱惑:“反正也没人知道,仅仅是一块手表而已,我又没去偷,没去抢。”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手表自然就走进了你的口袋。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少恶念转善,多少善念转恶”,我们要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转化过程,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真实、丰满。

人物借喻

阿喀琉斯

当阿喀琉斯还是一个婴儿时,他的母亲忒提斯提着他的脚把他浸到冥河里,使他刀枪不入,但除了她抓住的那只脚的脚后跟。阿喀琉斯大败特洛伊人,紧紧追赶他们到城墙下。海神波塞冬和太阳神阿波罗决定惩罚他,因为他对着赫克托耳的尸体说过一些傲慢无礼的大话。……阿波罗以云彩为掩护,站在斯坎伊恩门前,找到鏖战中的帕里斯,转过他的弓箭,引导他射出致命的一箭,击中阿喀琉斯身上唯一致命的地方——他的右脚跟。

——《古希腊·罗马神话》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一个半神半人的英雄。他英勇善战,而又暴躁任性,在与特洛亚人的战斗中,成为希腊联军最有威慑力的大将。由于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他美丽的女战俘,阿喀琉斯愤怒地退出了战斗,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后来由于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亚人的英雄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重上战场为友复仇,杀死了赫克托耳。然后就是上面引的这一段情节,阿喀琉斯被托洛亚王子帕里斯射中脚后跟而死。阿喀琉斯在《伊利亚特》中是一个体现了古希腊人英雄主义崇高理想的形象,史诗表现了他“性格的多方面性”,“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美学价值很高,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激情赞扬:“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

“阿喀琉斯的脚踵”或者“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英文:Achilles’sHeel)从此成了一个典故成语,意思是致命的弱点。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使用这个比喻。如:“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管多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要找到其‘阿喀琉斯的脚踵’,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敌人防守虽然严密,但西边兵力薄弱,只要狠狠打击这个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就能取得胜利。”

第二套:

图书简介:

上古篇

黄帝:华夏民族的共主……………………………………………………3

唐尧:开禅让帝位先河的圣王……………………………………………8

虞舜:一位孝子的天子之路……………………………………………13

夏禹:治理大水、划定九州的圣君…………………………………20

商汤:仁德化及天下的商朝开创者…………………………………25

周武王:推翻商纣的一代明君…………………………………………31

春秋战国篇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主…………………………39

晋文公:在流亡中成就的一代霸主…………………………………47

秦穆公: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春秋霸主………………………55

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春秋小霸…………………………………………64

楚庄王:从一鸣惊人到问鼎中原……………………………………74

老子:道家文化的始祖…………………………………………………81

孔子:万世尊仰的至圣先师……………………………………………87

墨子:创立墨家的平民哲学家…………………………………………94

孟子:私淑孔子的亚圣…………………………………………………

庄子:逍遥自在的隐士…………………………………………………

荀子:提倡“性恶”的儒家继承者………………………………

商鞅:保全不了自己的变法者………………………………………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鲁班:木工的祖师爷……………………………………………………

李冰:修建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

秦汉篇

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六国………………………………………

刘邦:建立汉朝的平民天子…………………………………………

项羽: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

汉文帝:孝顺节俭的盛世之君………………………………………

汉景帝:承前启后的贤君……………………………………………

汉武帝:驱逐匈奴的大汉天子………………………………………

司马迁:伟大的中国历史学之父……………………………………

周亚夫:拯救汉室江山的大功臣……………………………………

张骞:开创“丝绸之路”的*人…………………………………

汉光武帝:光复汉室的东汉开国之君……………………………

班超:万里封侯,平定西域…………………………………………

张角:百万黄巾大将军…………………………………………………

蔡伦:造纸改造留千古…………………………………………………

华佗:济世救人的神医…………………………………………………

张仲景:悬壶济世的医圣……………………………………………

三国篇

曹操:从纨绔子弟到一代枭雄………………………………………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周瑜:三分独数一周瑜…………………………………………………

吕蒙:白衣渡江,令人刮目相看的三国名将……………………

司马懿:奇睿之才………………………………………………………

钟繇:楷书的鼻祖………………………………………………………

……

……

……

黄帝:华夏民族的共主

与众不同的少年

黄帝是远古时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五帝之首,

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和“皇帝”两个词音同

义不同,“皇帝”是秦始皇开始给自己起的称号,后来的*

高统治者都通称为“皇帝”。而“黄帝”却是一个人的称号,

《史记》上说,因为黄帝有“土德之瑞”,而土地是*的,

所以称他为“黄帝”。

据说黄帝姓公孙,也有人说他后来改姓姬(jī),名叫

轩辕。黄帝刚一出生就显得与众不同,几个月就会说话,

三五岁时就非常聪明,少年时是个勤奋的孩子,长大以后德

行修养也很好,喜欢帮助别人,因此被大家推举为部落联盟

首领。

3

4

战胜炎帝和蚩(chī)尤

当时各部落之间经常发

生矛盾和战争,使得百姓饱受

战乱之苦,黄帝就去讨伐那些

祸害百姓、凶暴不仁的人,很

多部族的首领都纷纷归顺了

黄帝。当时中原形成了黄帝、

炎帝和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面。炎帝和黄帝的部落都有很强

的实力,他们在阪(bǎn)泉有过一场激烈的交战,*后黄帝

战胜了炎帝,两个部族合二为一,炎黄部族是中华民族*早

的来源,这也是后来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的由来。

另外一个九黎族的部落首领叫蚩尤,他能征善战却极

为凶残,没有人能*他。据说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有野

兽一样强壮的身体,个个本领非凡。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

了九仗,都没能取胜,但为了天下安宁,他没有气馁,决定还

要决一雌雄。*后黄帝集结各部落的队伍在涿(zhuō)鹿

和蚩尤决战,战斗十分惨烈。蚩尤先使出看家妖术制造了

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让大臣风后制作了

一辆指南车,不管车子如何转动,车上的仙人手一直指向南

方。在指南车的帮助下,黄帝指挥若定。后来,蚩尤又请来了

风伯雨师,让战场上风雨大作,黄帝的部队不能前进。

 《课里名人课外读》是一套专为中小学生编写的中外名人故事集,所选人物均为教育部统编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要求学生所熟悉的名人。

本套书紧贴教材,用精练的文笔叙写名人们一生重要的事迹和经典故事,既能增进孩子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开阔孩子的阅读视野,是一套帮助中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人文素养和塑造理想人格的优秀读物。

全书从上古到近代,按时间顺序共分为三册,条理清晰,易于阅读。内文采用大字排版,难字注音,并配有名人画像,版式设计古典简约,极好地缓解了孩子在阅读文字时所带来的疲劳和枯燥感。

(课内连线:《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单元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三套:

这套书一共12册,因为要推荐给小升初的孩子们,也就是读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们看的,所以我推荐看这套书里的五上、五下和六上、六下这四册书。

上面的图就是牛老师从自己家的12册书中找出来的这4本书拍摄的封皮图片,供大家参考。

语文素养读本简介

小学:一、二年级四色版;三至六年级单色版和四色版两种

初中:四色版六册

《语文素养读本》丛书小学卷

按照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突出“语文素养”的培育,除了课内教学,必须尽量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口味。“课标”规定小学初中课外阅读量万字以上。为此,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写了这套《语文素养读本》。这套读本由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长温儒敏教授担任主编,有北大、人大、首都师大和相关研究单位及中小学的十多位专家、作家、诗人和教师组成编写组。这套读本的定位是:课外读物,分级编写,与各个学段年级的语文教学呼应,重点是引发阅读兴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主要以童话、故事、寓言、童谣、儿童诗、科幻作品等为主;小学低、中年级有较多“亲子阅读”的内容,建议父母陪伴子女一起读,大人小孩同读一本书,可以交流和增进感情,又能借助阅读形成两代人对话的氛围和习惯,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语文素养丛书(读本)·小学卷

第四套:

《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共8册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精选9-12-15岁

第五套:

这是牛老师家里的书,拍两幅图作为大家购买时的参考吧。时间关系,我就不拍全套了。这套书也是12册的,建议小升初的孩子选购五上、五下和六上、六下的分册来阅读。

第六套:

这是一本书,不过我个人非常推荐这本专门以写人为角度的课外书。

那就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好书。

内容试读: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年,冯骥才先生又创作了18篇“俗世奇人”新作,现集成《俗世奇人全本》,呈现给读者完整的54篇“俗世奇人”系列,并*收录冯骥才先生亲自手绘的58幅生动插图。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冯骥才先生先后创作了五十四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说。

其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智慧。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的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第七本:

梁晓声所著的《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梁晓声是当代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此前,我在教高中生传记阅读时接触过一篇关于他的阅读材料《梁晓声:作文“关乎一个人一生”》,这篇文章登载于年7月5日的《人民日报》,其中有一段提到梁晓声先生虽然身在大学校园但教育视野却不限于大学围墙。年他出版了《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和《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两本作文指导书。

文中说,梁晓声反对把作文看作挣分数的手段,也不赞成仅仅把作文当作训练文字的途径,而是把作文看作“关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和事业”。在梁晓声看来,作文能使人避免成为感性脑区僵化的“半脑人”。他说:“作文一事对于小学生而言,首先是激活、开发他们感性脑区潜能,训练、提升感性脑区与理性脑区潜能相互配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开始,也是小学生作文教与学的宗旨。”由此可见,梁晓声是从维护人类生命完整性的角度来确立作文的意义,其作文观内含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18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