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尚同经典名言10句,闻善而不善,皆以
《尚同》,出自《荀子》,旨在阐述墨子的「尚同」主张。墨子认为,是非善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避免纠纷,使天下得治。
在《尚同》一文里,墨子认为,上古时代,人们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导致天下纷扰,不能和睦相处。所以才会选拔贤人,治理百姓。还认为在天子之上,还有上天的存在,人们要遵循上天的意志,不能独断专行。
本文选取《尚同》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上古时代,
还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
人们所说的话,因人不同。
点评:墨子认为,在上古时代,人们说话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人就有一个人的道理,两个人就有两个人的道理,十个人就有十个人的道理,众说纷纭。
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每个人都肯定自己是对的,
而否定别人所说,是错的。
所以就会互相非难。
点评:在墨子看来,如果是非善恶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人们将陷入相互非难的境遇。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选拔天下的贤能人士,立他做天子。
天子确立后,还认为他的能力不足,
又选拔天下的贤能之士,立为三公。
点评:墨家学派提倡的「尚贤」主张。意思就是,任人唯贤,唯能是举。选用官员时,不区分贵贱。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听到好事、坏事,
都要来报告上级。
点评:在墨子看来,既然官长都是贤能人士,那么,人们可以将发生的事,报告给上级。由他们来评判好坏。
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君主若能统一全国的道理,
那么,国家就会得到治理。
点评:墨子认为,君主是国家的仁人,是老百姓的学习对象。老百姓学习国君的言论、行为,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
就像丝线有头绪,
渔网有总绳一样。
点评:在墨子看来,古代的圣明君王制定的刑法,就好比「纪」「纲」,用以约束百姓。
唯以尚同为政者也。
只是用统一于上的方法来处理政务。
点评:墨家学派的「尚同」主张。「尚同」就是在「尚贤」的基础上,推荐、任用贤人。让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进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
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
尚同的主张,
在上用于天子,就可使天下得到治理;
在中用于诸侯,就可使国家得到治理;
在下用于家长,就可使家庭得到治理。
点评:墨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当地位居下者都能逐层服从居上者,就能实现治世。
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先人发之。
与别人商量事情,总是先于别人知道;
和别人一起做事,总是先于别人成功;
荣誉、名声,总是先于别人得到传扬。
点评:在墨子看来,上位者若选用贤能的人来辅助自己,那么必定先于别人成功,好名声也会先于别人。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
一只眼睛,比不上两只眼睛看得清楚;
一只耳朵,比不上两只耳朵听得清晰;
一只手拿,比不上两只手的力气大啊。
点评:墨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必须要有贤人辅助。这也是墨家学派提出的「尚贤」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