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孔子读过周易吗那些孔子读易的故事哪来
《周易》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写的。
孔子没有可能读过《周易》。
但是,很多人言之凿凿,找出来很多孔子读易的记载来。
事实上,这些记载,源头也来自子思,只不过后来不断被人添油加醋,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不信?
证据来了。
一、《孔丛子》
《孔丛子》一书,记载了孔子以下的几代孔门言行。
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子思的记载:
“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也。’子思日: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孔丛子·公仪》
问话的人是鲁穆公,他说:
听说,你写的书里面那些孔子说的话,有人怀疑是你自己说的,孔子没说过。
子思回答也很干脆:
这些话都是我亲耳听我祖父说过,要不就是别人跟我说我祖父说过。虽然不一定是原话,但是大概意思不错。
这实际上也是承认,这些孔子说过的话并不是原话,只能说大意不差。
二、荀子的批判
不光是鲁穆公当面怀疑过子思,后来的荀子也对子思提出过批评。
他在《非十二子》里面说: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也就是说,不光子思一个,孟子也跟着“案饰其辞”,编造了孔子的不少言论,可能还编了子弓的一些言论,还宣称是孔子等人说的,“此真先君子之言也”。
我们顺便提一下子弓,郭沫若怀疑这个人就是传说中传承了孔子易学的馯臂子弓,也就是说,孔子传易的谱系可能也是出自子思和孟子的编造。
按理说,荀子和子思并不同时,他这样说的证据何在呢?
我们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有一点却可以确定:
子思在世时,一直到他死后百年间,一直都有不少人怀疑他在编造孔子的言论事迹。
至于孟子编造孔子言论,倒是证据确凿。
比如《孟子》一书里面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结果传下来变成了“孔子作《春秋》”,在《史记》里面还绘声绘色加了不少细节:
“至于(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事实上孔子顶多把《春秋》拿来当个教材,何尝写过《春秋》的半个字,也没有哪个乱臣贼子因此就真的惧了!
三、添油加醋的《缁衣》
按照子思对鲁穆公的辩解,他的一部分孔子言论是自己亲耳所闻,一部分是听别人说的,都只是大意。
可是我们要知道,子思见到鲁穆公的时候,已经至少七十岁了。
孔子是前年去世,那时候子思年纪还小,而鲁穆公是前年即位的,子思亲耳听到孔子的那些话,至少也是69年前的了!
将近70年前小时候听过的话,还有多少能准确度?
《论语》里面还提到了曾子之死。曾子卒年大约在前年,离孔子去世也已经四十多年!
所以,鲁穆公的怀疑,其实完全有道理。
事实上,我们在子思所作的《缁衣》里面,能够清晰地看到孔子读易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
今本《缁衣》里面,引用了《周易》的《恒》卦爻辞。
这段话,和《论语》里面那段记载是类似的。
而且,明确标注了“子曰”,“易曰”,被无数人当成孔子读《周易》的证据。
然而,郭店楚简中,发现了一个战国版本的《缁衣》。
这个前年左右的《缁衣》里面,和《周易》有关的内容,一句也没有。而且,恰好只少了这一部分,其他的都在。
也就是说,子思死前写成的《缁衣》里面,并没有这些内容。
那么,今本《缁衣》里面那些“子曰”和“易曰”,又是谁写的呢?
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