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细说汉字汉字的创造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18/1/14 15:59:34   点击数:

汉字概说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代表有声语言的,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们都是以语言为基础,依赖于语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方块字,就是以汉语为基础而产生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汉字的创造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大概已有年的历史了。汉字是谁创造的?古人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对此,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如:“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荀子·解蔽》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吕氏春秋·君守篇》

“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韩非子·五蠹篇》

汉人的著述中也多有记载。如“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训》

特别是东汉的许慎,在他的具有奠基意义的语言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叙》中谈得最详细:“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由上可见,在古代社会,仓颉造字说已是定论。而许慎更是明晰地提出了仓颉造字的缘起、思路和结果。

不过,后世特别是近世学者对仓颉造字说多持怀疑乃至否定态度,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造出来的,而是汉民族先人集体长期累积的结果。

要讨论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得先对汉字起源的涵义做一界定:即汉字的起源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体系而言的。明确了这一前提,这些学者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第一,由以上介绍和其他史料记载可知,在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仓颉造字说已经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常识。近代以来,通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及与不同来源资料的多方互考印证,我国古史记载的可信度相当之高。如西晋初年,由盗掘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为魏地)魏王墓冢而现世的《汲冢书》中的编年古史——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关于商周史实很多记载与甲骨文、金文吻合,在前不久完成的我国大型史学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文献资料很大程度上依据了《竹书纪年》。再如,通过对甲骨卜辞等不同来源资料的研究表明,《史记·殷本纪》关于商代帝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就是一些历来为史学家以其言不雅驯而不屑的传统文献,如《五帝德》、《帝系》、《山海经》等,也被证明具有表示事实的一面。所以,在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是但也同样没有确凿证据证非的情况下,对古史的记载一概采取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现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其历史上限至少在年以前。经过专家学者考证研究,已辑录甲骨文单字个(其中多有同字异构,据最新研究,约为个左右),发现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完全符合“六书”造字原理。这说明,甲骨文的产生,应该是更久远的事情。仓颉所处的年代大约在四千五六百年以前,从前面的介绍可知,仓颉造字是一种有缘起(“庶业其繁,饰伪萌生”)、有理论指导原则(“分理之可相别异”)、有实现结果(“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的自觉的创造活动。以甲骨文相对照,说汉字为仓颉所造,从历史沿革上讲是合理的。

第三,通过对创新规律的研究发现,历史上所有的重要思想、理论的形成和重大的发明、发现,都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而且这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即使让大众认识和接受,往往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和困难的过程。由此可见,仓颉造字说符合创新规律。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仓颉造字说是可信的。至少可以认为,汉字成为成熟的、有体系的文字是从仓颉开始的。

中国人(实际上远不止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是仓颉所创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多种电脑汉字输入法当中,就有一种名为“仓颉汉字输入法”。作为“中华文字鼻祖”,几千年来,仓颉不但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

仓颉为黄帝的史官。为了记载事情,传递信息,他创造了文字。仓颉首先发明了象形文字。后来因象形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他又发明了会意字、形声字等。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对仓颉发明和推广文字的功劳非常看重,仓颉死后,他命人将其悬棺而葬之利乡亭(今白水县史官镇)。如今的仓颉墓前,枝叶繁茂的古柏掩映着一座座大殿,殿门两旁的木柱一有副对联:“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师”。

汉字的特点

中国的汉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与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不同,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和“音形意统一”的方块字特点.汉字简洁、生动、准确的表达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在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一定是用汉字书写的.在相同的时间里阅读汉字获得的信息也是最多的.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且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这是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最大区别.

西安半坡遗址距今年代为汉字产生的标志,半坡遗址陈列室的那些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和彩陶上的花纹是根本不同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从这些刻画符号看:第一,它们都是单个的独立体;第二,有类似笔画的结构;第三,它们尽管都是草率急就的,但已经具备了汉字的雏形。比如说《说文解字》说:“家,居也。”既然是居,那就应该是人居,可是为什么“宀”(古代的房子)内有“豕”(猪)呢?难道“家”是养猪的吗?

当我们看了半坡遗址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在母系氏族社会,猪已开始养家了。由此可见,这个“家”字,在六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孕育了,两千年以后发展成为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家”字。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测定半坡遗址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这也正是汉字的历史。所以,我们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标音两大文字体系,而汉字则属于表意文字。所谓表意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从地面上升起太阳,是表示早晨的意思。

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面的同一个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字的“日”,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很像一个太阳,而古埃及也是用这个文字符号表示太阳,只是读音不同。也正因为表意文字具有和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所以它就有可能用来代表不同民族的语言,如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经借用文字作为他们的书面交际工具。

既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该怎样解释呢?汉字是可以分为没有标音成分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纯表意字和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这两大类。但即使是“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字符号。比如纹、雲、渔等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是文、云、羊、鱼。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即为“祝发文身”的“文”),“文”字就像一朵白云的形状,还是与语言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我们现行的方块字中,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图/文编辑:窦夏瑜

审核:任力洁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稿

欢迎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47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