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开学第一课荀子劝学ldquo鳝

发布时间:2019/10/12 20:43:03   点击数:

进入高中,语文首先教学的第一篇文本是什么呢?许多学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荀子的《劝学》。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此文都被选编,且是高考必背必默篇目。

其中,“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年年都有粗枝大叶的弟子写错别字,错的最多的一个字是“鳝”。为何如此?这是因为受到前面“蛇”字的影响,学生屡教屡错,屡纠屡犯。

“鳝”是形声字,“善”是声旁表读音,“鱼”是形旁表意思。淮安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开国第一宴名闻遐迩,其中软兜长鱼,名声很响,特别优秀的厨师能够以“长鱼”为食材,做出种菜肴,名曰“长鱼宴”,令人叹为观止。

而弟子们错写成的“蟮”,又是何意呢?去年又有高三的学生写错后,我百度,得知“蟮”其实就是蚯蚓。“蟹六跪而二螯……”的前面一句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作为大儒的荀子,当然不会素材匮乏,既然前一句已用蚯蚓为例,则后一句不会再重复用此物。“长鱼”之“鳝”与蚯蚓之“蟮”,作为美食之乡的淮安学子,不能再混淆,不该再写错。

今年,又要带着新高一学生学习《劝学》,再次学到“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忽生疑惑,“蟹”真的不会打洞吗?印象中40年前小弟常去小河边掏螃蟹,那些螃蟹洞难道真的是蛇和鳝的吗?记得小弟掏螃蟹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因为螃蟹会溜走,它有两个洞口。那洞究竟是不是螃蟹挖掘的呢?百度,疑窦顿解。

原来,螃蟹先用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土挖松,然后把蟹钳当作推土机将土或沙子推出洞外。如此不停循环,就可以挖出一个洞来。因此,养螃蟹时,采用塑料薄膜来防止螃蟹挖洞逃走。螃蟹的洞一般都在水线下面,洞是直的;而蛇和黄鳝等的洞一般是弯曲的。

当我在翔宇楼二楼的高一1部语文组办公室说起此事,帅气的小尚老师接过我的话茬,“‘蟹六跪而二螯’,这话也错了。其实,螃蟹是八跪而二螯。”见我们将信将疑,尚老师补充道,“大家可以百度螃蟹的图片!”上网,百度,点开图片,仔细数一数,还真是——螃蟹有八个小钳两个大钳,家住老淮安螺丝街的尚老师,小时候一定也掏过螃蟹吧?“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尚爱进,好名字,尚老师名如其人。

而我,还有疑惑,“蟹……用心躁也”,此话对否?百度,“中国蛋鸡信息网”有一篇文章——《兴化市螃蟹新鲜上市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一番》(年9月9日),有如下表述:螃蟹生长适宜温度是26至32度。而今年,在螃蟹生长旺期的七八两月,却呈现过冷和过热的“异常”。今年大暑前,气温多在26度以下低温期,大暑后却又持续高温少雨,出现了33度以上的高热天近一个月。前者致螃蟹生长缓慢,后者致螃蟹浮躁,不吃食或吃食甚少,抑制了螃蟹生长。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高热天气导致螃蟹浮躁。因此,荀子说的是对的。不过,慎重起见,我还是百度,看到有关此疑问的文章有好几篇。有人惊呼:难不成荀子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又或者荀况囊中羞涩,看到的都是残缺蟹?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关于这个问题,解释很多。

第一种说法,荀子起初写的是“八跪而二螯”,可是传抄刻写中,弄错了,变成了“六跪而二螯”,然后以讹传讹。历代学者一般都认可这种解释。李冶在《敬斋古今黈》中有大段论述:“蟹八足而二螯。天下人无不识者。而荀卿子谓蟹六跪而二螯。杨倞云。跪、足也。韩子以刖足为刖跪。螯蟹首上如钺者。许慎说文亦云。蟹六足而二螯。荀卿赵人。仕齐三为祭酒。后适楚为兰陵令。赵、齐皆有蟹。而楚又蟹之乡也。荀子大儒而谓蟹六跪。何耶。许叔重尝撰五经异义。当时号为博物。而亦以蟹为六足者。非不识蟹。循荀子之说而忘其所以为误耳。蟹之为物。至贱而甚广者也。荀说之误。至损八足而六之。乃知移符坊州索杜若者。未足多诮也。”

第二种说法,荀子说的是海蟹,我们常见的梭子蟹就属于海蟹,不是河蟹。荀子虽然是赵国人,但活动范围主要在山东,他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校长,还在临沂的兰陵县当过县长,距离海边都不算远,应该有见到海蟹的机会。海蟹确实只有三对正常的脚,还有一对步足已经进化成划水专用,严格意义上不算是脚,荀子的观察很细致,发现最后一对似足而非足,所以“六跪”是正确的。

第三种说法,荀子说的是寄居蟹,不是河蟹。考虑到下文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写的其实是寄居蟹。寄居蟹表面上看只有六只脚,事实上它的最后一对两只脚很小,藏在腮室里。帝王蟹就属于寄居蟹。不过,貌似寄居蟹主要是寄居在贝壳类的生物体内,而不是什么蛇鳝之穴。

第四种说法,这里的“六”是虚数,古人一般用三、六、九形容多,并不是实指。

以上四种说法,你认可哪一种呢?

《劝学》原文中还有“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意思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要常用朗读和训释去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用寻师访友来把握,从而达到排除所有干扰去潜心修炼。

所以嘛,求学之道,且学且思,复学复思复学,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淮上会

作者:如月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从教第一堂课

老爸上学记

北京淮安情谊长缘于勺小“童怀松”

勺湖小学:一河文渠水,梦里三十年

那些年,淮安师范附属小学的故事

淮安“新安之父”汪达之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校园篇)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初中篇)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高一老师)

闵菊生:一位特别有爱的班主任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高二高三老师)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高一同学)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高二高三同学)

那年的雪,那年的淮中……

又到雪花飞舞时:忆英语老师孙雪飞

我的语文老师(小学篇)

我的语文老师(初中篇)

我的语文老师(高中篇)

我永不后悔当一辈子教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老师的那篇文章我一直收着呢

楚州中学:打线巷的时光

瞧这位智慧的语文老师

岔河老街记事:南街的岔河中学

18岁,青春开始的地方……

淮上会

淮安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









































寒假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05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