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讲《西游记》咱们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学以致用”,写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写诗歌是为了咏叹志向,学习也是为了能够实际应用。所以,时间一长,在咱们中国人心里,就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地想一下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没有用的,或者是短期没有用的,就不去学,不去做。这种“务实”,就让我们的人生在很多时候失去了乐趣。就拿文学来讲,被人们视为正统的,都是那些板着脸一本正经的,给你讲道理的。那些比如神话故事啦,神魔小说啦,武侠小说啦之类的,就都是不入流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就算你写的再好也是这样。说到神魔小说,首先要提的就是《西游记》。这是咱们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四大名著。《西游记》应该是咱们最熟悉的名著了。因为咱们从小时候开始,电视剧也好,动画片也好,都被它轰炸过无数次了。然而,我们看的这些,其实都是经过改编的。关于《西游记》,咱们还有很多的知识要了解。话说唐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高僧,叫玄奘。这位高僧,又叫“三藏法师”。什么是三藏法师呢?这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的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他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在书里,也叫唐三藏,唐玄奘。唐玄奘没有出家的时候,姓陈,他的祖宗,以后咱们在课本上也会见到,是谁呢?就是《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他13岁正式出家,在长时间研究佛学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教派之间的学说有很多分歧,就决定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唐太宗贞观元年,他一个人出发,一路向西,走了五万里路,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了真经。在那烂陀寺,玄奘认真学习,成为了著名的高僧。在一场由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参加的佛学辩论中,玄奘任凭别人提问,都一一化解,没有人难得倒他,这让他在当地名声大震。后来,他带着这种荣誉回到了唐朝,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部佛经。他回来的时候,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并给他很高的评价。后来玄奘专心翻译佛经,并在大慈恩寺里讲经传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根据唐玄奘口述,他的弟子辩机写作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本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的所见所闻。记述了玄奘亲自经历的和听说的多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但是这本书,是一个地理书,虽然里面有传说有故事,但是,跟《西游记》不是一回事,只能说,是小说的起源。后来,有人在玄奘取经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这本书里,已经有了故事的基本轮廓。后来,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到了明朝,吴承恩先生终于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西游记》。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自幼聪慧,博览群书,非常喜爱神话故事。但是他在科举方面却屡遭打击,最终以闭门著书了此一生。说到这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咱们古代著名的小说家或者戏剧家,像马致远啊,关汉卿啊,罗贯中啊,吴承恩啊这些人,虽然他们的作品都非常出名,成就很高,但是我们对他们的生平了解的都很少。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就验证了咱们之前所说的,这些文学形式在古代其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也许会读这些作品,但不会去写这些作品。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小说一开始说,东胜神洲有一座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石头,受日月精华,生出一个石猴来。后来这个石猴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的猴子们拜为“美猴王”。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找到菩提祖师,拜入他的门下。祖师给他取名孙悟空,教给他长生不老之术,还教给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学会了筋斗云,孙悟空一个筋斗可以走十万八千里。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后,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到大禹定海神针,变成了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后来他又去了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这样他们就可以不死了。后来龙王等人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招安到天庭,让他做弼马温这个小官。孙悟空知道实情之后,回到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于是玉皇大帝派托塔李天王等人去捉拿孙悟空,可是被孙悟空打败。没有办法,就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让他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逃离了天宫。玉皇大帝又一次派兵捉拿孙悟空。这次,有二郎神在前,太上老君偷袭,终于把孙悟空给捉住了。但是,在惩罚他的时候,却发现各种办法都不能伤害孙悟空,最后,天上老君把他放进八卦炉焚烧。没想到,不但没烧死他,还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从八卦炉中出来之后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祖,把他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如来佛让观音菩萨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于是唐僧就开始了取经之路。开始的时候,他是孤身一身前往。在五行山,他救了孙悟空,收他为徒,并给他起了个孙行者的法号。观音又设计给孙悟空带上了金箍,教给了唐僧紧箍咒,从此,孙悟空就只能受唐僧的控制了。在这之后,唐僧又收服了小白龙,让他变成了白龙马。后来又在高老庄收服了猪八戒(猪悟能),在流沙河收服了沙和尚(沙悟净),师徒终于凑齐。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了三打白骨精、三节芭蕉扇、通天河落水等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灵山,拜见佛祖,取得了真经。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师徒四人都修成了正果。《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最重要的人物。最开始的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带着猴子猴孙们过着“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后来学得了本领,得到了金箍棒,更加不怕天不怕地,大闹地府,连生死簿上的名字都给勾掉了。这里面,实际上体现出了他想要摆脱限制,要绝对自由。这也是他要求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不过,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那些统治者是不会允许这种扰乱秩序的人存在的。于是就出现了欺骗招安的把戏,导致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之所以闹,其实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能得到保障,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能够得到尊重,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叛逆性。后来,他被如来佛降服,压在五行山下,再后来被带上了金箍,受到紧箍咒的限制。他的自由没有了,他只好被迫接受约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一路上降妖斩魔,顽强不屈,随机应变,充分体现出他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作者蕴含了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修成正果,也算是有了个完美的结局吧。唐僧这个人物,在他身上,咱们可以看到他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真理,不畏艰难,勇往无前的精神,当然了,他也有向恶势力屈服的软弱,曾经请求妖怪饶命。《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的形象。不过,在妖怪面前,他也从不屈服,也是有优点的。总之,西游记这部小说,经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告诉咱们只有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能最终获得完善和幸福。这一点,咱们是要好好记住的。《西游记》练习题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4.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悟净),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5.孙悟空出生在(东海傲来国),是山上仙石迸裂而生,先是居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因为率先毫发无损钻入水帘洞,而被称为(美猴王)。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又叫(如意金箍棒),这样兵器曾经是(东海龙王)的镇海之宝。大闹天宫时先担任(弼马温)一职,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经(观音菩萨)点化,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管束孙悟空,唐僧骗他带上(金箍)。因为(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两件事被唐僧误解,被迫回到花果山,取经成功后被封为(斗战胜佛)。6.《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7.《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小说,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8.《西游记》的作者是_吴承恩_,字__汝中_,号__射阳山人__,_明__代人。9.全书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10.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11.《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12.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13.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14.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15.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16.“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具情节是:大闹天宫。17.《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18.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19.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20.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其他均可)二.列举简述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4.《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5.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最喜欢:____________理由:最不喜欢:___________理由:6.列举两个《西游记》中你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7.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哪个?8.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9.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写到许多神仙,请列举几个。10.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1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12.《西游记》中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在做唐僧之前分别都是做什么的?13.《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什么?14.《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难?其中大徒弟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是多少里?他会多少般变化?15.《西游记》中,孙悟空原为东盛神州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他拜谁为师?他的武器是在哪儿得到的?这个武器原来是做什么用的?经孙悟空变化,名字叫什么?16.《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谁投胎转世的?做了状元谁的儿子?因父亲遇难,自幼出家,法名是什么?17.《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终得正果,请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分别被如来佛封为什么称号?18.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19.写出几个《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紧张曲折的情节?20.《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参考答案1.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2.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3.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4.大闹流沙河高老庄娶亲5.略6.略7.大闹天宫8.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9.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太白金星镇元大仙10.如意金箍棒钉耙禅杖11.主要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12.西海龙王三太子,天蓬元帅,卷帘大将13.牛魔王家族,火云洞主红孩儿三昧真火的考验,牛魔王之妻芭蕉扇刁难。14.八十一,十万八千里,七十二15.菩提老祖,东海龙宫,定海神针,二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16.金蝉子,陈光蕊,玄奘17.唐僧——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斗战胜佛;猪八戒——净坛使者;沙僧——金身罗汉;白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18.例如: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19.三打白骨精,智取芭蕉扇等20.美女,老妇。老翁(姑娘,老婆婆,老头儿)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古代神话》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诗经》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中国最早的史书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孔子和《论语》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5)——孟子和《孟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6)——老子和《道德经》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7)——庄子和《庄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8)——墨子和《墨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9)——荀子和韩非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0)——屈原和《离骚》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1)——汉赋与贾谊及司马相如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2)——汉代的乐府诗
讲给孩子的中文学史(13)——司马迁和《史记》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4)——三曹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5)——建安七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6)——陶渊明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7)——《搜神记》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8)——《世说新语》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19)——陈子昂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0)——初唐四杰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1)——王维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2)——孟浩然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3)——李白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4)——杜甫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5)——高岑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6)——白居易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7)——韩愈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8)——柳宗元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29)——李贺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0)——李商隐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1)——杜牧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2)——李煜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3)——唐朝传奇小说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4)——欧阳修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5)——王安石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6)——苏轼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7)——李清照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8)——柳永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9)——辛弃疾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0)——陆游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1)——苏门四学士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2)——文天祥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3)——元曲四大家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4)——王实甫和《西厢记》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5)——汤显祖和牡丹亭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6)——《三国演义》
告诉朋友你“在看”,我让你“好看”!
购买徐子曰文言文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