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每日一练人文历史习题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1/5/19 18:43:32   点击数:

历史常识小百科:

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①.(多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义利关系上强调()。

A.重义轻利B.见利思义

C.先义后利D.重利轻义

②.(多选)下列人物与名言匹配正确的是()。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一孟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D.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庄子

解析:

①.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义利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争论命题,发端于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出现“义”与“利”的关系探讨。孔子把“义”视为君子行为的根本准则,借此来区分君子和小人。在周礼的整体文化影响下,孔子对义利观做出相对系统阐释,其核心主张就是“重义轻利”或“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即把义放在比利更重要的地位,认为财富的获得要服从于伦理准则。“见利思义”即遇到有利的时候,当取不当取,要考虑是否符合义,要以义为准则,不义则不取。儒家思想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说过:“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意在告诫后人,为人要重仁义,轻利益,做这样的人才会通达,反之会成为狭隘之人。

故正确答案为ABC。

②.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B项正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C项正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

D项错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说明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ABC。

更多学习备考资料加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11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