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让中华文明烁出思想的
诸子百家,如璀璨群星,让中华文明的长空中闪烁出思想的光华。神奇的是几乎同一时期,在另一片土地上,古希腊三贤为西方文明点亮智慧的曙光。
摘录部分经典名句
《管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晏子春秋》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老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孔子家语》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集语》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孙子兵法》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墨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商君书》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
《庄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鬼谷子》
故知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吕氏春秋》
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之乱在于有司。
当理不避其难,视死如归。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
《韩非子》
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尉缭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淮南子》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夫仁者,所以救争者;义者,所以救失也;礼者,所以救淫也;乐者,所以救忧也。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说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不如小狸。
《论衡》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夫天者,体也,与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