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和中

发布时间:2024/11/30 17:31:40   点击数:

荀子的教化注重对象的全面性,通过礼法并用,由“礼不下庶人”转变为主要针对社会民众的礼乐教化,从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全面思考教化,也顺应了历史即将统一的发展趋势。在前人的基础上,董仲舒真正站在统一国家的立场,认识教化的重要性,分析了教化的功能、目标与原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活动缓和了阶级矛盾,并为汉王朝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各种政策制度中,体现了教化的新思路,从国家层面进行教化的传统肇始于此。

一、董仲舒教化思想的贡献

董仲舒为汉武帝在大一统政治局面下有效治理并巩固政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案,但其教化思想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具体而言,董仲舒教化思想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

1.董仲舒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完整体系

在先秦诸子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鸣与发展,逐渐形成以法家、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三大治国理想,其中法家要求以法为治,道家则强调清静无为,唯独儒家主张柔和的教化治国。董仲舒在历史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法家思想在秦朝施行所带来的冷酷暴戾最终导致亡国,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虽有益于汉初的社会恢复,但却不利于封建统一王朝的巩固,通过对汉初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新变化的思考,董仲舒以天道哲学和人性论为理论基础,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教化的目标、原则和功能,在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化对象的基础上,区分君王、官吏和民众三个层次,相应地提出了教化内容,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完整体系。

董仲舒思想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以教化为主线或核心精神,这也标志着经过多次的努力尝试之后,儒家教化思想在治国策略中最终胜出。儒家思想借助政治权力的有效辅助,得以与具体的制度措施相结合而在全社会推广,这又反过来稳固了汉王朝的政治统治,儒家思想在汉代社会中所形成旳深厚社会基础,也使得后世封建国家在治国策略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儒家学说。

2.董仲舒在儒学的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董仲舒通过教化思想将儒学的兼容性明确化、正规化、合理化,使儒学炼就了较强的应变能力,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为儒学在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派的合理思想为我所用,构建了具有强烈时代色彩而与前人显著不同的教化思想体系,使儒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活力。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注重从社会现实出发,论证教化的必要性及意义,最终又以维护社会秩序及保证政权巩固为目的和理想,他对儒学的这种发展,使得汉代的儒家学说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95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