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他曾预言安禄山要造反,写下一首诗,成唐
他直颜进谏,显诤臣本色。
唐代承平日久,张九龄一直提醒唐玄宗居安思危。张九龄任中书令时,正逢唐玄宗生日,文武百官给皇帝祝寿,多进献奇珍异宝,以讨得唐玄宗的欢心。而张九龄却献上五卷《金镜录》,直言前朝兴废之事,以提醒玄宗居安思危。他识人独到,敢作敢为。
张九龄看人还特别准。安禄山入朝时骄纵傲慢,张九龄说:乱幽州者,此人也。后来,张守珪谎报军功,安禄山也牵连在内,张九龄进言法办张守珪,诛杀安禄山。他说: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新唐书》)唐玄宗却没有听从,以致后来形成巨祸。他拒绝皇帝宠妃的拉拢,正直。
武惠妃是玄宗的宠妃,扳倒王皇后后,武惠妃盯上了太子的宝座,她设计陷害太子李瑛,并派人游说张九龄:你若帮我,宰相之位可长长久久。张九龄愤然拒绝,并马上将此事告诉了唐玄宗。张九龄任宰相时,太子一直安然无恙。这样看来,张九龄真是一个完人。更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张九龄风度翩翩,可就是如此完美的一个人,最后却也不得不面对贬谪的结局。因为李林甫的构陷,盛极一时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他的人生像极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实为人却被怀疑,忠直为官却被讥谤。张九龄怎能没有怨言。在荆州的张九龄,每每读到韩非子的《孤愤》时,都忍不住落泪。苦闷中的张九龄写下这首《感遇》。树林中的兰桂馥郁芳香,它们生机勃发,自顾自的开着。花卉芬芳生香,本是天性,何求美人采摘扬名呢?他就是那芬芳的兰桂,君主就是那美人。可忠直如兰的他,却为何贬谪在外,不得君主垂青呢?张九龄终于想开了:我忠直而真诚,为国为民,并不是为了愉悦君主,得到他的赞赏,而是出于自己经世济民的本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张九龄不再迷茫,不再痛苦,我一切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行,遭受到不公平待遇亦不能改变我的本心。如果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会迷茫。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如果好人没好报,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好人?一位哲人名言最适合作为回答: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人的一生,经常处在迷茫的状态。默默地做着好事,却因为误会被非议,会产生“我是不是错了”的迷茫;兴趣坚持了很久,却始终没做出什么成绩,会产生“坚持有没有必要”的迷茫;……当我们明白,只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亦都能承受,因为这是我人生内心真实的选择。这样想,就一定不会迷茫。一如张九龄,在朝堂上据理力争,面对皇帝,直颜进谏,也许,他会面临非议,面对对手的陷害,但他无惧无畏,因为这是他内心的选择,什么的结果他都能承受。如果当你迷茫时,读一读“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那么,人生就再也不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