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中国交响乐之父回族文化大师李德伦
李佩伦,男,回族,经名优素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兼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及元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年与一些同仁创办了当时蜚声海内外的北京穆斯林文化学会。专著《胡笳吟——李佩伦戏剧评论集》。并著有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艺术大师马连良》。
摘要阿卜杜拉·阿齐兹·李德伦(-),回族,祖籍河北沧州李天幕新庄,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指挥大师,中国交响乐之父,是回族穆斯林的文化巨匠。他一生光明磊落,奋发进取,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为中国的交响乐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榜样。年11月19日,82岁的李德伦不顾重病在身,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合作演出,被称为“世纪绝唱”。
国际著名指挥大师,中国交响乐之父,回回民族的文化巨匠阿卜杜拉·阿齐兹·李德伦先生于年10月19日零时39分归真,享年84岁。噩耗传来,眼前一片茫然,泪水难禁,仿佛失重般,使我坐立难安。
我与李老交往是在年,当时为了成立北京穆斯林文化学会奔走上下,几至心衰力竭,锐气全无。恰是得到了奈比勒·丁峤、伊斯玛尔·李超和阿卜杜拉·阿齐兹·李德伦等文化前辈的支持,才终于在年11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使这个命运多舛的穆斯林文化学会得以成立。
回首,无愧无悔,只是堪伤。李超于年1月21日归真,享年81岁。丁峤于同年8月11日归真,享年71岁。如今德伦师又走出幻象,回归于真境。放眼开来,回族堪称大师者,除相声泰斗马三立外,又复有谁?12月8日马三立大师举办了告别演出,笑声不绝。细细咀嚼,不免苦涩,作为回回人,心底更多的是失落……
德伦先生和我的名字只是一字之差,无意叨光,或有人以为兄弟者,总不免解释一番。同是回族,同是生于北京,恰又是生长在古都南城,因而每每交谈,操着京腔,沉浸在城南旧事中,那一番回忆,如今成了最是情浓的回忆,李老去了,而城南的城市改造,也已荡尽了京风京韵。
燕赵回回人,大都是随着燕王扫北,自南京而来。更有人考证来自南京水西门外二龙岗(或称二郎岗),而李姓回回北徙至德州后,沿运河东直抵沧州,生息有年,便又北迁。我的祖上于明代中叶为护卫京师落户于昌平县(西贯市村)。而李德伦祖上于清末才迁入北京。我曾和他谈起这段历史:循着这支离破碎的历史足迹,或许是同宗?两个人都为此会心一笑。
李德伦生于年6月6日,不久辫帅张勋在城南发动兵变,拥戴废帝溥仪,实行复辟。段祺瑞等组织“讨逆军”,此时,前门里外,等同战场,李德伦在襁褓中听到的是枪炮声声。
李家为官宦之家,结交的尽是上层人物,如孔祥熙、马福祥、赵尔巽。李家位于珠市口南鹞儿胡同,向北为大栅栏商业区,其间中和、庆乐、三庆、开明及第一舞台等剧院日夜锣鼓喧天。鹞儿胡同往南则是天桥,既是消闲去处,又是下九流混迹的藏污纳垢之所。李德伦生长于斯,堪称出淤泥而不染。至今,我仍残存着城南习性,而从李德伦身上不见分毫。
父亲请来一位秀才教专馆,他和姐姐及妹妹,既学学校里国文之类,也学习《论语》、《孟子》、《诗经》等旧学课程。闲暇时,老师教他们对对子。李德伦年岁虽小,往往出奇致胜。我曾为云南沙甸写过一副对联,后请他代笔,准备留给故乡西贯市清真寺。李老见后,便和我商量重为修订。我俩一番斟酌,终于由他写下了这幅对联,我才深知他的古文根底。
我的原作是:
天道至清,造化恩泽宇宙;
人道唯真,圣德光被古今。
改定后为:
天教崇信,沧海纵横凭经训;
圣德尚思,莽原驰骋悟清真。
其中“沧海纵横凭经训”化用了我的一首自勉绝句中的一句。
李德伦13岁上中学,中学里良好的艺术教育和音乐环境,为他一生从事音乐艺术事业奠定了基础。他和进步学生及党组织接近,确立了他初步的政治信念。一二·九运动及一系列抗日救亡的斗争,使李德伦走向了成熟。年李德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他考入辅仁大学,他少年时期掌握小提琴、钢琴技艺得到了发挥。大量时间学习音乐,并参加学校乐队,有了更多实践机会。与此同时,李德伦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地下学习活动,传播进步思想。这个读书会成了党的外围组织,培养了不少青年,以后投身于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去,成为了骨干力量。
李德伦渐为日伪“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