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为政第二23方式不同,结果不同
点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①道:通“导”,引导,训导。②齐:整齐,约束。③免:避免。指避免了刑法的处罚。④耻:廉耻,羞耻之心。⑤格:人格,品格。此处为亲近、归服的意思。《礼记·缁(zī)衣篇》:“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dùn)心。”这话当为对孔子此言最早的注释,“遯”即“遁”,逃避的意思。“遯”与“格”相对成文,则逃避的反面应该是亲近、归服、向往。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罚来约束,老百姓只求能暂时避罪以免处罚,但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训导,用礼教来约束,老百姓不但有自觉的羞耻之心,而且能人心归服。”用声音打开身体的能量,用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大家好!欢迎来到“猴哥侃大山”,今天,我们继续侃论语,聚焦第二章第2小节。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方式不同,结果不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代表的是法家,政令和刑罚是法家治国的惯用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代表的是儒家,礼教和文化是儒家治国最看重的途径。法家和儒家对人性的本质看法是不同。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通过礼仪教育,能够唤醒人性本真的善良。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丑恶的,是需要用律法来约束的,用训诫来警惕的。表面上看,儒家和法家好像是格格不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上儒家和法家是一脉相承的,连祖师爷都同宗同源。子夏和曾参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之后,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传孟子。而另外一支,子夏跑到魏国西河讲学,特别重视实用主义,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等,都是子夏的杰出弟子。据说,荀子也是子夏一支的门人弟子。吴起是兵家代表,荀子是法家代表,荀子又培养出了李斯、韩非等牛人。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子夏虽然是儒家弟子,但是他思想中同时具有“兵家思想和法家精神”。所以,我以为:对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并不是很绝对地肯定什么,或者反对什么。孔子更希望的是,看到人的自觉和自律。这就像中医和西医。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凭的是经验和感觉,讲究的调理和调养,追求的是标本兼治。西医看病用各种各样的仪器,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把所有的可能性病灶都排除了,然后,血压高用降压药,血压低用升压的药,发烧了用退烧的,发炎了用消炎的,坏了就切掉,堵了就放支架或者搭桥。中医不否认仪器的科学性,但是对西医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以为然。中医认为身体是一个系统,最重要的是保持系统的通畅。西医对中医大多不以为然,但是,有时候自己也会找中医调理自己。医院被发了病危通知,说心脏被堵了多少多少,必须放几个支架,搭几个桥。而且还说:老人年纪太大,血压太高,不能确保手术顺利。朋友万般无奈,经人介绍找到一名老中医。老先生说,先吃几幅草药试一试。结果,这一试居然试好了,几幅草药,万事大吉,好几年过去了,老太太红光满面,走路小伙子一样精神抖擞。无独有偶,另一个朋友的母亲,也是一样的病,也是被西医判了死刑的,也是吃了中药,居然也吃好了。纵观历史,法家在乱世的时候最吃香。吴起在楚国变法,李悝(kuī)在卫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以法治国,立竿见影,马上就可以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出来。商鞅变法,通过“徙木立信”获得民众信任,通过“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实现百姓富足,通过奖励军功、对不法者严刑峻法实现兵强马壮……秦国变法后,立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后来,到了秦始皇,强大的秦国让天下诸侯都胆战心惊。唐代大诗人李白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横扫六国,如秋风扫落叶,剑锋所指,无不望风而降,除了乖乖听话,别无选择。再后来,秦始皇驾崩了。秦二世胡亥登基,大奸臣赵高指鹿为马,为非作歹,搞得天怒人怨。等到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老百姓无不揭竿而起,短短十几年时间,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用严刑峻法维持的霸权,用一句老话说,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貌似强大无比,其实都是“纸老虎”。武打传奇常常有这样的故事:西毒欧阳锋教杨过蛤蟆功,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把在全真教学武十几年的赵志敬打败,梅超风教杨康九阴白骨爪,短短几个月,就可以杀死闯荡江湖几十年的江南六怪。但是后来,少林、全真等正派武功,稳扎稳打,内外兼修,虽然提升慢,但是稳妥;“蛤蟆功”“吸星大法”“葵花宝典”等邪派武功,虽然提升速度很快,但是练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提心吊胆,欧阳锋、天上童姥、东方不败、任我行、金轮法王……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但是对可能出现的走火入魔,却束手无策,搞不好,轻者残废,重者命都保不住。孔子曾与卫文子有过一次对话——孔子说:“用礼教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用缰绳来驾驭马,驾马者只需要握住缰绳,马就会按照驾驭者的意思行走奔跑。用刑法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不用缰绳而用鞭子来驱赶马,那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的,甚至可以把驾马者从车上掀下来。”卫文子说:“既然如此,不如用左手握住缰绳,用右手执鞭子来驱赶,马不是跑得更快吗?只用缰绳,那马怎么会怕你呢?”孔子说:“只要善于使用缰绳,驾驭的技术到家,就没有必要用鞭子。”以德治国,还是依法治国?我以为这并不矛盾。教育和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德治和法治,有机配合,相得益彰,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同样道理,我们做家长的,做教师的,对孩子也需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序渐进。简单粗暴和强势高压,一开始立竿见影,很容易见效果。但是一味高压,孩子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反弹。再次回到原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主管理,走心的教育才能有耻且格。否则,一味靠行政权力,靠刑罚震慑,人的注意力都在如何规避责任,逃避惩罚上,往往是表面看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潮涌动,一旦毒发,就是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