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备战高考专题丨高考选考复习重要知
浙江省年普通高考、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及1月学/选考网上报名已经落下帷幕,距离选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在复习中,如果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无法更好的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1月浙江选考历史重要考点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突破历史,取得高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1)儒家:
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
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4)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
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3.法家:
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
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3.影响对当时: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
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三.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③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
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③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④主张男女平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4.影响:
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一.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1)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3)火药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
②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4)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6)数学
①春秋战国——出现筹算计算法
②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周率为3.;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年
(7)农学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幅插图。
④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药学
(8)中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的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
③《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④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⑤东汉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9)中药学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
(10)建筑学:著名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秦朝明朝的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明北京城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出现“金文”
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出现“隶书”
④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
2.书法艺术的发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隶书还是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特点: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发展:
工具:毛笔;题材:人物肖像;材质:绢帛;代表作:《人物龙凤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④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崇尚气节的文人兴起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
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⑤隋唐:
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表作: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⑥从宋代到明清:
(1)文人画的发展宋代:
时代背景:“重文轻武”政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题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色:更加注重意境明清:
特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2)民俗画的发展宋代:
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题材:市井生活特点: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明清:
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4.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①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也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由博韵教育整理编辑于网络
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