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人心善恶天性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历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斌读享,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人心:善恶天性》,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学名著,作者是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这本书里,他指出:善与恶并不是人的固有本性,而是人面对生存的难题所做的或前进或倒退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善与恶。
这本书关心的,是一个古往今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人是“狼”还是“羊”,人心是“善”还是“恶”?针对这个问题,历来都有两种观点,也就是所谓“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要就坚持性善论,儒家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头两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就主张人性本恶,后来法家也主张这个观点。而西方,坚持人性本恶的似乎占主流,比如基督教整天都在说“原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也认为人性是恶的,必须有法律管束。不过西方也有主张性善的,比如大思想家卢梭。总之,两派各有理据,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也互不相服。
而本书作者弗洛姆所做的,就是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来带我们一窥人的善恶天性。总的来说,他的观点是:善与恶并不是预先存在于人性中的实体,而是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做出选择带来的后果。当我们选择前进的路,那就是选择善;而如果选择后退的路,那就是选择了恶。
埃里希·弗洛姆,在心理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名声比起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些精神分析的祖师级人物也是丝毫不逊色。而且,他还是非常有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西方当代重要思想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这个法兰克福学派,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发展而来的一个学术流派,他们的学术理念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极大影响。一言以蔽之,就是主张对西方工业社会进行批判,认为这个社会造成了人的异化。
本书作者弗洛姆也是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所以他的理论可以说兼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家之长,并通过对这两位思想巨人的理论进行修正和融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且,弗洛姆的文笔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没有学院派的晦涩难懂。他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心理学名作,比如《逃避自由》《爱的艺术》等等,尤其是《爱的艺术》,至今都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必读。
这本《人心》是弗洛姆的晚期著作,也是《爱的艺术》的姐妹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爱的艺术》讨论的是人爱的能力,而本书讨论的,是人的破坏能力,也就是“非爱”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本书主要面向一般读者,所以省略了大量临床和学术资料。弗洛姆把这些内容,以及不同学派对人性恶的探讨,留到了另一本著作《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