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7/20 12:16:11 点击数: 次
医院订阅哦!“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荀子·荣辱》意思是"跟人有礼貌的说话,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恶言恶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恶语伤人。
荀(xún)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荀子·荣辱》 《荀子·荣辱》阐述了恭俭的作用、荣辱的根区别和安顾利害的基本状态。以及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指出小人肆意妄行,争强斗狠,虽欲求荣,实际所获得的却是莫大耻辱,这是由于他们不自知、不知命的缘故。君子和小人的先天因素没有不同,只是由于环境、修持内容的不同,才使彼此分道扬镳。人们不应放纵欲望、要有长远打算的道理。最后说明是礼义让人各安其守、杜绝非分之想的有力武器。
荀子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最早比较系统阐述荣辱观的人,荀子的荣辱观主要分荣辱观的本质论、本源论、价值论、结构论、实践论、修养论六个方面,并且他在修养论里还提出如何建设荣辱观,他主张遵循礼法、尊重师教、树立表率、重视社会环境、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等六个方面。荀子把荣与辱各分为两个方面:义荣、势荣;义辱、势辱。
仔细思量,多少的怨恨、争斗皆是因为恶语伤人而引发,一点小干戈可能因为一句伤人恶语而演变成大灾祸。其实,伤人恶语除了制造怨恨和伤害外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相反,出言以善我们能广结善缘,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才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人人出言以善,则能使社会变得更加安定祥和。
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汪增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0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