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从小透明到大宗师,孟子是怎么逆袭的
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前两位,并称“孔孟”,基本涵盖了整个儒家的学术和思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不过,笼统地讲,百家诸子,包括儒家,公认的圣人是周公,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人们尊称周公为“先圣”,孔子顶多只有“文圣”或“先师”的名头。
直到唐朝,唐太宗可能觉得周公在任时间太长了,就安排他内退,把孔子抬上了“先圣”的位置。从此以后,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弟子颜回被称作“亚圣”。
那孟子呢?
小透明孟子
很遗憾,孟子被刻意地遗忘了,别说亚圣的称号了,那时候的他几乎就是个小透明。
战国时期,孟子效仿孔子游历各国,推销他的主张,可惜各地的君王不识货,一般给点钱就把他打发走了。
完全是应付要饭的。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两条就是:一、孟子的主张不切实际;二、孟子这张嘴,等闲人可受不了。
简单来说,孟子的主张就是“仁政王道”和“民贵君轻”。
仁政王道:别打仗了,让老百姓松快松快,对他们好,他们才会拥护你。
听起来很美。
但在战国时期那种混乱年代,各国都想方设法地爆兵,兼并才是一切的主题。仁政?王道?看看鲁国的下场。
退一步说,就算孟子以他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诸国国君,使华夏大地完全实行他的仁政,也很快会陷入“黑暗森林”的猜疑链中——我可以不打仗,不发展军备,但我咋知道邻国的思想觉悟跟我一样?万一他打我,我咋办?到时你给我饭辙?
所以,仁政王道在那时就是一个空想。
至于民贵君轻?
直到伟人建国,华夏才有了“人民公仆”的概念,要求两千多年前的贵族有这觉悟?
呵呵,可美死你了。老子好不容易投胎到了王族,就不能享受享受吗?您还是爱上哪上哪呆着去吧。
好吧,民贵君轻也做不了。
再说说孟子那张嘴,当今键盘侠见了都得退避三舍。
杨朱和墨子在他嘴里成了禽兽;农家的许行是诈骗犯;齐国的陈仲子操守太极端,得变成蚯蚓才能做到;郑国的子产不会做事;梁惠王不仁;梁襄王不配当领导;齐宣王无能……
基本就是走一路,骂一路,举着高音喇叭把各国领导人和当世有点名气的都喷了个遍——谁火就灭谁!
谁火就灭谁
蹭流量到这个地步,说他人厌狗憎都不为过。
孟子还说过一句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商汤和周武王都以下犯上,杀了自己的君主,这事儿还能这么做?
——桀、纣不是君主,是独夫。杀了个独夫,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了这话,齐宣王估计当场得后脖颈一凉,晚上就在君主群里把这事儿给同行们说了。
好吧好吧,孟轲你赢了,你清高,你了不起。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这下孟子被孤立了,凉凉。
后世的君王不说避孟子如避蛇蝎,至少也是视而不见。虽然偶尔也有人给孟子发声,但基本翻不起什么水花。这段时间,他连逛孔庙都得自己买票,写的《孟子》这本书(他的弟子整理编撰)估计月票也没几张。
直到唐朝韩愈出现。
韩愈
韩愈可不是什么小卡拉米。在文坛,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号称“文起八代之衰”;在政坛,他官至组织部副部长,死后谥号“文”,并陪祀孔庙。
以上能做到一条的就算大佬了,何况成就了大满贯,韩愈可是妥妥的大佬。
大佬十分推崇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儒学道统论: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儒学的大宗师到了孔子这一代后,又传给了孟子,孟子之后儒学就没有大宗师了。
(荀子:你礼貌吗?)
有了韩愈的推荐,孟子算是咸鱼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咖位也不断增长。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也对孟子赞赏有加,宋神宗时,他被封为邹国公,送进了孔庙。朱熹更是直接把《孟子》列入四书,成为了主科必考项目。
南宋末年,文天祥创作出了气壮山河的不朽名篇:《正气歌》。开篇前两句就是: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浩然正气出自于《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可见孟子被人引用转发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接着是元朝,元文宗把颜回改成“复圣”,把孟子抬上了“亚圣”的位置。
年后,孟子终于从人见人嫌、刻意忽视的小透明成为了被承认的大宗师。
但统治者依然不喜欢他。
比如明朝的朱元璋。老朱曾一度打算把孟子从孔庙里赶走,虽然没成,但还是气不过,让人把《孟子》给删改了,改名叫做《孟子节文》。
朱元璋
究其原因,还在于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
其实,若大胆探究一番,自唐朝以来,帮助孟子抬咖的那些人,他们当真就只是单纯地认为孟子的思想有道理,值得推荐?他们的想法就这么简单吗?
窃以为,尊崇孟子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
自古君权、相权两相对立,为限制君权,士族文官集团不断做出努力。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到可以封驳皇帝旨意的给事中制度,都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士族文官集团说:老孟说得太对了。
而且,掌握了发言权的文官集团和世家大族,甚至曲解了孟子的理论——我们,才是所谓的“民”,可没泥腿子什么事。
但不管怎么解释或者曲解,孟子的理论主张在后世大一统王朝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才被推崇,也使他完成了自身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