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被误会了两千年孔子为何成封建礼教标志,
孔子是一代儒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提到孔子,很容易就让人想到封建儒教,自从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个跟随中华历史发展千年的儒学思想,也就跟封建挂上了钩,而身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自然就成为背黑锅的,于是孔子就被人取了类似孔老二的不雅之词,要我说世人误会孔子太久了。
至圣先师的含金量,是没有细细研究过孔子的人所想不到的。
儒学三圣后,是谁让儒教圣人背上了黑锅?儒家学派孔子孟子之后又出了个偏向于法家的荀况,后世普遍认为荀子的学说中夹杂了法家的思想观念,不如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来得纯粹。但尽管如此,儒家思想在荀子的发展下也没有走偏,反而更适应了战国末期儒道的传播。
而之后秦国的焚书坑儒,燃尽百家典籍,坑杀万千儒生也未曾让儒道断绝,足可以证明儒学思想的魅力。
儒学思想真正成为帝王手中的统治之剑还是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谈礼节,讲礼节,行礼节。如此一套系统下来,深受帝王的喜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儒家思想开始背离了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初衷,他成为了约束人性的工具。
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算是完成了儒学三圣的毕生追求,不过一切都在程朱三人的的歪曲后,走向了极端。许多的愚忠愚孝都出自于他们后续提出的学说。
比如“存天理,灭人欲”就是由儒学的朱熹提出的。该思想被帝王加以利用扩散至民间后,让许许多多的百姓克制欲望,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者,这也就是儒学成为封建代名词之一。
就连近代人民文学家鲁迅都对儒家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痛批过,但是谈到孔子,鲁迅却大为推崇,这也算是认可了儒学的某些理念。实际上,儒学的很多名句都被人们断章取义了。
孔子名句被人误解!这个锅他真的不背孔子说过最尖锐的话语应该就是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按现代的观点都认为这是孔子在贬低小人与女子,如果在男女对立层次上,常常被人认为是封建礼教对于女性身份的讽刺。其实这太冤枉孔子了,古代的语音经过千年的洗礼,早就与白话不同了。
小人在春秋时期仅仅只是平民和庶民的简称,难养也是说很难相处。孔子何许人也?岂会说这样的话,所以他的后半句给出了答案(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明明就是说一个与庶民和女子相处时会遇到的情况嘛,根据历史记载,这句话极有可能是孔子在卫国时说出的。
春秋第一美女生活作风不检点,卫灵公更是如此,孔子可能是了解到该现象,才说出这样的话。
听话听半截的毛病还有,孔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意思就是说父母健在,身为儿女的不能在外面游历。咋一听,这不就是中华人民一直热衷的孝道吗?可是在如今社会,往往成为父母捆绑孩子的至理名言!
孔子其实还说了后半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一家,味道就全变了。孔子这分明就是再说父母在,孩子远游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方法吗?
总之,孔子被误解的太多了,他的思想跨越千年依然有可取之处,属实是让人吃惊!
感谢大阅读完此篇文章,喜欢的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