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2 23:58:50 点击数: 次
小伙伴们,我要离职了。即将离开这个我们共同奋斗过的地方,有一些话我想写下来,留给你们,权当是我的离别赠言。在公司,我一直负责具体的审稿业务。六年来,你们的稿子都是交给我来审查和质检,离职后我将不再能给予你们什么实质性帮助,因此我想在自己走之前,将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留给你们,或许有用,或许没用,你们择其有益的使用即可。身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审稿要做的工作是方方面面的,诸如判断稿子的出版价值、区分稿件的优势劣势、提炼出稿件独一份的特质,以及为稿件调整出明晰醒目的结构等,但这些都属于一稿一议的范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此不是此时讨论的重点。但稿件的文字处理,却是有行业规范在制约、有规律可循的。单就稿件的文字处理而言,我将自己这些年的业务经验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业务态度,二是工具书的使用,三是驾驭人工智能,四是积累小本本。业务:质疑能力第一做编辑这么多年,既欣赏过名家名作,也看过大量初出茅庐写手的稚嫩作品。仔细审稿一番下来,发现刚出道写手的错误较多,也比较明显,大多数问题编辑都能很快发现并果断处理。这是显而易见且必须做的。相反,对待名家名作,尤其是已经出版过多次的作品,我们往往过于迷信,既迷惑于名家大家的名气,又过于相信既往出版单位的质量把关,对于重新出版的名家名作,不敢提出合理的质疑,导致书中一些明显的错误一再贻误和流传。这种思想比较危险。莫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被奉为名牌出版社的经典著作,经过前人多次编辑的书,肯定也会有错误的。以今年出版的“托尔斯泰三部曲”为例,编辑时,就发现之前某些版本的大量硬伤,比如人名,同一个人名字有多种写法,聂赫留朵夫和涅赫留朵夫、尼古拉和尼克拉、伦巴尔和仑巴尔、迪萨尔和德萨尔、德隆和德龙、贝帝埃和贝蒂埃,等等。其他的地名不统一、爵位不统一、年代计算不准确、体例不统一等错误也有。虽然在行业内有“无错不成书”的惯例,但如此低端错误大量出现,实在说不过去,确属硬伤是无疑的。审稿时的重要工作就是消灭各种性质的错误。低端错误如果在短短几页、几十页里出现,编辑大概会注意到并做正确处理,要命的是,托尔斯泰的作品有的长达多页,故事精彩,叙述流畅,阅读起来很容易融入其中,这时如果编辑不刻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aoqicar.com/xzjj/162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