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吴志强教
文/吴志强.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与未来城市发展.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24(3):4-11doi:
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与未来城市发展文/吴志强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各国的现代化历程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里程碑。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须放眼世界,在研究清楚别国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体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中部国家的体系是多中心、上下互惠的;以法国为代表的则是拿破仑体系,是自上而下的体系,中央政府对每一个城市的规划有所控制。我们不能简单模仿一个西方体系,而是要把各个国家的体系及其演进过程研究清楚,构建符合国情的空间规划体系。我国这套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以及技术规范体系的建构就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过程。我们需要诊断现在城乡的感知,尤其是对城市等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我们需要从6个层面阐释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第一,生命逻辑,强调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防止和解决国家生态灾难,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和有效手段,它是一个生命诞生的维护和生命发育的基本框架条件;第二,蔓延逻辑,即空间规划是从城市到区域,再到国家空间规划体系逐渐拓展开去的;第三,永续逻辑,强调经济、社会、生态是相互转化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的水平在于三个相位活力的搭接水平;第四,四维逻辑,强调时间是第一向量,时间维度是规划和建筑的最大区分;第五,腰部逻辑,自上而下的政府调整和自下而上的市场动力的连接腰部是决定一个空间规划成功的关键;第六,闭环递升逻辑,规划应该是自成闭环的,空间域变,要留住规划本位。
为之于未有赵文琰/摄
空间规划第一逻辑:生命逻辑生命逻辑强调,空间支撑生命永续,发展不可损伤底线。
文明是一种生命发育过程。生命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和外部环境健康地进行物质交融、信息交流和能量交互。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和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交互生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对生命主体的损伤。生态文明若要创作、创新、发育,更需要生态环境作为生命支撑。
回归到中华文明的源头,《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这个逻辑的另外一条非常清楚,一个生命要培育的话,需要顺应内外相交的基本逻辑,注重生命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若强调某一项的过度发育,则会导致生命整体损伤。所谓城市病就在这里,实际上,经济、生态、历史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过度发育都会有损全局。所以,生态文明需要一个整体的环境来支撑。《荀子》中“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尊重自然规律理性特质,系统协同。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架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防止和解决国家生态灾难,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和有效手段。这是一个生命诞生的维护和生命发育的基本框架条件。
香港码头齐建伟/供
空间规划第二逻辑:蔓延逻辑蔓延逻辑强调,现代理性的点面蔓延,城市在前,国域满开。
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空间规划都是城市先行一步,然后才逐步上延、下延到更大空间,所以都是以点状开始,以城市开始,铺满整个国域,包括海陆空上上下下所有国域,这是一个过程。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的体系都是以城市为点状开始的,国家空间体系规划都是从城市这个层面开始的,这是基本规律。
在德国的发育空间,最开始的都是城市的巨大问题。早在年,当时德国前身开始编制国内规划,城市的问题太大,膨胀、冲突、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等,直到年后德国于年加入联合国时,国家成熟以后,区域规划大纲才出现了,整个建设法典全部完成,年国家空间体系发展出完整体系。可以看出,德国也是用了百年时间从点到国完全铺开。
美国也是一样,美国当时建立学科,哈佛大学第一个开设课程,在50%城镇化的时候开始有了城市规划课程,这时开始大规模的大都市规划,芝加哥的规划非常经典。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有这样一个验证,都是从城市开始,随着发展的过程向上跳一步到省域、区域、国域,向下到镇域、乡域、村域,这是空间规划的历史过程。基本上这些国家都是积累年,从城市规划开始,学科开始潜入大学,培养人才,成立学会,从点状控规、总规开始,逐步走向城镇群区域规划,走向国家二级的省域规划,再向上走到国域规划,向下走到村域规划,通盘都称之为空间规划。这并不是A和B之间的选择,而是中间城市层先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积累。我国城乡规划学科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就和地理学科联盟,一直在开拓我们国家区域规划。但是区域规划总体上来说,没有完成国家管理体制上的架构,所以扩散到省级。实际上,区域规划在发达国家的空间管理有两种导向:一是问题导向,比如说台风带,就可以超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块来做台风带规划;比如说地震带,就可以从辽宁一路到四川、云南,中国最频繁的地震带共同来超越;比如说洪水,可以做长江流域洪水防洪规划。二是目标导向,在德国做的是超越州的,是目标导向的,比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这也可以超越行政管理的省级。城市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现代化治理的先导,是一个国家空间规划的点状的发源。国家空间体系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管理全面现代化的结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现代理性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我们国家现在到了上有国、省、市,下有县、镇(乡),这是一个国家完整的空间体系。
空间规划第三逻辑:永续逻辑永续逻辑强调,经济、社会、生态三元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发现三大要素之间的转型才是最重要的。社会要素变成经济要素,生态要素变成社会要素。经济、社会、生态这三支力量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转换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的水平在于三个相位活力的搭接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他把各种要素融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和空间规划的手段接上。
空间是载体,这三大元素的搭建,永续逻辑是最重要的。
空间规划第四逻辑:四维逻辑四维逻辑强调,时间是第一向量,时间维度是规划和建筑的最大区分。规划学和建筑学是兄弟,但其与建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第四维。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诞生一个孩子,然后就走了,而是诞生一个孩子,永久陪伴他不断地进行生命的维护。时间维度是规划和建筑最大的不同。这种时间向量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四维中把时间向量把握好,会有大量可做的内容。
空间规划第五逻辑:腰部逻辑腰部逻辑强调,市场涌现与社会协同的双力平衡腰点。有两种力量,即自上而下的政府调整和自下而上的市场动力的连接腰部是决定一个空间规划成功的关键部分。
世界上都说空间规划有五大家族:
第一家族:上下平衡制度。上面管上面的编,下面管市场经济,然后做腰部调整。腰部调整非常重要,典型的就是德国体制。市场经济和顶部社会调节非常重要,德国人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而我们国家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两者融合。
第二家族:中央集权。过去在规划学界称之为拿破仑体系,中央政府通过特派专员进行统一管理。时至今日,法国、日本基本上也还是中央体系。
第三家族:底部决定。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国家二级政府权力较强,这就是美国体系。在城市、国家中资金分配不够,造成大量市政设施破败。公共的调整不足,整个基础设施会被大量破坏而衰败。
第四家族: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