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钱穆先生中国思想史孔孟言礼,主从人类

发布时间:2022/4/22 11:05:47   点击数:

一三.荀卿(二)

墨子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由他看来,只要有利便是道。惠子是一个名辨主义者,由他看来,只名字上的辨论便是道。庄子是一个自然主义者,由他看来,只因任自然便是道。

荀子说: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荀子·解蔽》)

儒家思想,并不是不看重实利,也不是不看重名言辨析,亦不是不看重自然,只不偏陷在此一角,而把思想拘碍了。

荀子批评墨家,有一段极精辟的话。他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故礼者养也,出死要节,所以养生也。出费用,所以养财也。恭敬辞让,所以养安也。礼义文理,所以养情也。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荀子着眼在人类群体生活上来阐述儒家的“礼”之精义。外面注意物质经济条件,内面注意情感需要条件。“礼”可以给此外、内双方以协调,使内心欲求不远超过外面物质经济之所允可。使外面经济物质供养,也不远落在内心欲求之后。这是兼顾心、物双方之一种人生调节与人生艺术。

墨家只看重外面物质实利,其实是站在纯经济的立场,而忽略了内在的情性。但荀子是主张性恶的,认为人性只知好物质实利,故反而说墨子只看重了人的情性。

孔孟言礼,主从人类相互间的“爱”与“敬”出发,荀子则改从人类经济生活之利害上出发。故孔孟言礼,是“对人”的,而且当下即是一目的。荀子言礼,则转成“对物”,而且仅成一手段。

荀子发扬儒学,而忽略儒之言仁,荀子毕竟只是一个智者,非仁人。庄子亦是一智者,墨子、惠施则一是志士,一是纯理论者。但荀子言礼极具体,他说“礼”中包涵人生种种之“欲”,对此后中国经济思想有关政治实际措施方面之影响则极大。

——摘自钱穆先生《中国思想史》

钱穆先生简介:

钱穆(-),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9岁入私塾,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年起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年起定居台湾。著有《中国文化精神》《文化学大义》《论语文解》《国史大纲》《中国历史精神》《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67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