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杭州西湖区有个美丽乡村自称咫尺蓬莱,
在杭州离西湖比较远的美丽乡村游玩,无意间发现这座“咫尺蓬莱”亭,径直走过去后,才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除了一条数十米长的走廊与之相连,外面更有河塘相伴,另一头的河堤上植着井然有序绿意葱茏的大树,自然风景优美,既带点江南水乡的风韵,又不失乡郊农村的粗犷,让人感觉十分惊艳。
河塘中七曲八折的石板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建造者显然颇具匠心,桥上朝外边的一侧设计成连绵的石凳,兼具“护栏”的功能。另一边却没有任何阻挡,大概是水深相对较浅的缘故吧。整体风格倒有点像西湖边的长桥,看上去容易落水,其实却让游人自觉提高了警惕,反而很少发生意外。各种水生植物在这里长势喜人,桥下的大片睡莲已经结出许多花苞,相信等再“晒”上十天半个月,就都会盛开了。
看罢相关的介绍,原来这里就是“贝家桥港”。它在杭州西湖区三墩镇可谓历史悠久,据传春秋战国(经公元前年)孔子的学生荀子到过三墩,曾在三墩植兰讲学,三墩自此兰花丛丛,馥郁芬芳。三墩先民为了纪念他以及他的兰花,把三墩称为“兰里”,荀子在此留下许多弟子和再传弟子,而其学风和文风,也正是三墩兰花的品格。而这也正是“兰里景区”的由来吧。
不过让我意外的倒是河边的雕塑,刚开始还想当然的以为是孔子或者荀子,但是怎么看又不太像。后来终于在通过边上已经略有伤残的“广告牌”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展现的是“柴车返乡”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柴车是谁,我通过网络查询才认识了这位“三墩本地人”,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