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27岁身家上亿,31岁被抓入狱比贫穷更可

发布时间:2023/4/21 11:02:43   点击数:

“十一假期在不在?我打算去你那玩几天,没事的话招待我一下。”

“我今年哪都不去。你啥时候来?”

“2号。东子被抓进去了,你知道吗?”

“啥时候的事?”

“去年就联系不上了。我最近听到消息说他出事了。”

“哎!自从那次吵架后,我们就没联系过了。”

国庆节前某天晚上,同学老高发来消息。对话结束,我一阵唏嘘。

东子出事,我并不意外。

东子,是我初中同学。有一次,我和外班三个学生打架。在我节节败退时,路过的东子加入战局。在这之前,我们没怎么说过话。在这之后,我们成了好哥们儿。

初三没读完,东子就辍学去外地打工。我才知道他家里经济条件很差,父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从那以后,我们就联系的很少了,因为太不方便。

20岁之前,东子没少吃苦。他最惨的时候睡过桥洞,没钱吃饭只能以枣子充饥。20岁之后,时来运转,一个同乡老板给他点小工程做,他成了包工头,短短几年,身价暴涨。

后来,他跟老板回老家做“小额贷款”,涉足的产业已经处于灰色地带。有不少朋友,包括我,劝他收敛一点,他总是不以为然。还有一次,我们吵了起来。27岁那年,据说他已经身家过亿。但四年后,他就出事了。

东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小时候穷怕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已经那么有钱了,还会做违法的事情?

直到后来,我在吴军博士《见识》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贫穷很可怕,但是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少这3样东西:见识、爱和规矩。

一、缺乏见识的人,你永远都跟他讲不清道理。

前几天,我读古典老师的《跃迁》,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贡遇到一个青衣人来请教孔子问题。子贡问,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先生呢?

青衣人说,我想问一年有几季。子贡心想这不常识嘛,说一年有四季。青衣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两人争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找孔子评理。

孔子对青衣人说,一年确实只有三季。那人得到满意答复,大笑而去。子贡不解,问孔子:“先生为什么说一年是三个季节呢?”

孔子说:“你看那人一身青衣,明显是蚂蚱变的。蚂蚱生于春,死于秋,脑子里没有冬天的概念。他就是一个三季人,你跟他争论有什么用呢?”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有太多的三季人,你永远跟他讲不清道理。他未必是心眼坏,也未必是故意跟你作对,就是因为缺乏见识。

另外,缺乏见识还容易导致做事效率低,很难有创新。有些人比你混得好,未必是他能力比你强上多少,而是因为人家比你知道得多。

举个自己的例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写东西都是用用手打字。一篇字左右的文章,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这还是在自己有腹稿的基础上。

后来,一位朋友推荐我用语音写作,我才知道有些语音软件的识别正确率能达到99%以上。现在同样一篇文章,半个小时就能搞定。与之前相比,效率提升了3-5倍。

操作这款软件需要多么高深的能力吗?不,只需要简单动动手指。

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工具和方法论,你都可以拿来直接使用。而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在本质上与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外在力量和工具)罢了。借助外物的前提是,你得知道有什么外物可借。

这就是见识的重要性。

至于如何增加见识,有人早就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但我要提醒的一点是,一定要保持开放性,承认自己的无知。否则,读再多的书,行再多的路,阅再多的人,也没多大意义。一个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能知道更多,收获更多。

二、缺爱的人,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我前同事小王,长得有点像刘亦菲。这样一个漂亮的姑娘,就是没什么朋友,还总遇到“渣男”。同事们也大多评价她“不合群”。

作为他的领导,我找她谈心,发现小王最大的问题是缺爱。缺爱,不是没人爱,而是缺少爱的能力,包括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

缺爱的人,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够大气,二是控制欲强,三是不够自信。

小气的人,往往过于斤斤计较,不愿意分享和奉献;控制欲强的人,没有安全感,嫉妒心很强;而缺少自信的人,要么会封闭自己,要么会过度讨好别人。

这样的人,你不会愿意和Ta做朋友,更不愿意跟Ta成为恋人。也就是说,Ta很难和别人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

工作越久,熟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越重要。社交的中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就是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有个网友曾问我,想找领导帮忙一件小事,给他送礼,他为什么不收?原因很简单,人家和你还没“亲密”到收你礼物的程度。关系到了,你就是不送礼,他也会帮你的忙。

我服务过一个客户,身家数十亿计,他的企业是行业中长江以北的老大。有次饭桌上,他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一个人想做成点事,其实没那么难。你只要做到,让你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愿意帮助你,都希望你成功。

缺爱的人,很难建立亲密关系,也不会有人愿意帮你。

第三,缺乏规矩的人,经常冒犯别人而不自知。

这是我最不想打交道的一类人。他们缺乏对规则的敬畏感,做起事情来不讲规矩,经常没有底线。

我有个远房亲戚,早年在本家叔叔提携下,学习做生意。虽然没发什么大财,但日子过得也算不错。一个农村出来的小伙,高中都只读了半年,不但在城里买了车买了房,还娶了一个高中老师做媳妇儿。

可是,他后来跟叔叔闹翻,自己出来单干。因为不讲规矩,赔得一塌糊涂。他叔叔对他的评价是“混不吝,没规矩。”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的事情。他有过两次酒驾经历,一次被吊销驾照,一次无证驾驶,出了车祸,把人家撞成了残废,前前后后赔了人家百十万。

因为是无证酒驾,人家要多少,他就得给多少。无奈之下,用妻子的身份网络贷款。后来人家追到妻子单位,妻离子散。

酒驾犯法,是法律规定,也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但他就是不放在眼里,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职场中也有类似的人。他们能力也许不错,脑子也很聪明,但就是不懂规矩,所以混得一般般。

我客户王总跟我说过一件事。他公司有个销售小张,业绩很突出,他打算提拔小张为销售经理。但小张有个毛病,经常不遵守公司规章,所以他有些迟疑不定。

有一天,他打电话让小张去办公室一趟,就是想谈谈升职的事情。小张直接回了一句:“等我忙完手头的事情就过去。”

王总有些不悦,等了半个小时,小张还不见人影。将近一个小时后,小张才来到王总办公室,问王总有什么事?王总直接回了句“没事了”。

可想而知,小张被提拔的事情必然是黄了。这就是不懂职场伦理规矩的结果。除非在特殊情况下,职场中从来都是下属等领导,而不是领导等下属。

一个没规矩的人,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很多人事物都有一个叫做“底线”的东西。

结果就是,他们经常冒犯别人而不自知。因此,没有人愿意跟他们打交道。当然,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触碰法律红线,最终毁掉自己,比如我那个同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3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