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我们来聊一聊荀子1孟子和荀子,哪

发布时间:2024/1/16 18:24:09   点击数:

荀子(约公元前-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和孟子并列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校长,还教出了韩非、李斯两个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就是《荀子》,其中开篇的《劝学》还被部分选进了我们的中学课本。

荀子的作品文辞优美,气势雄浑,所以荀子和写下《离骚》的屈原一起被并称为“辞赋之祖”。

从周代到唐代一直都是孟子、荀子并称,认为是孔子之后的两位儒学大师。唐代以后尊孟之风兴起,荀子就不复当年的地位了。

这是为什么呢?

讲个小故事,可能会方便大家理解:

梁漱溟先生晚年的访谈录里面说过一段(大意):

梁任公(启超)搞了一辈子ZZ,到了晚年却做了教授。其实他是认识到了,中国的种种问题,其实不是ZZ问题,而是人心问题。那个年代很多人最后都去做老师、办报了,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心。

类比过来,虽然荀子孟子有传承路线的差异(孔子--荀子,孔子-子思-孟子),二人对人性的看法也会不同。

但很明显,荀子还是要去提倡礼法治国,澄清天下;孟子干脆就直接去解决人心问题,他周游列国看起来像是要帮助君主王天下,其实就是在到处提倡他改变人心的理念。

换言之,荀子是走的梁任公早期的路线——变法维新,而孟子走的是任公晚期的路线——教书办报。当然,那个时代没有报纸,孟子就驾着车浩浩荡荡地游说各国。

所以,虽然荀子的理想是ZZ家(王天下)路线,但却作为稷下学宫的祭酒(校长)而广为人知。而孟子走的虽然是师道(教化天下)的路线,却被当做游说各国君王的干政客。

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觉:孟子你不是要提倡ZZ路线吗,怎么讲起来一点都不落地,还不如人家荀校长讲得好。。。

但是,对于我来说,读完《荀子》之后,我最大的困惑就是:荀子会认为,一个国家做到霸道(战国末期的秦国这样)虽然不错了,但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更进一步升为王道。

但问题是,那些做到霸业的君主既然已经让各国臣服,百姓听话,他们哪里还来的动力,要继续去搞王道理想国呢。

所以归根到底,王道能不能行,还是人心的问题。

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荀子却搞成了法家,也是人心的问题啊。

而孟子就直接去搞这个问题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后世学问家推崇孟子,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点吧。

我们再回到《孟子》与《荀子》的差异上。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读《孟子》会比较难以接受,而《荀子》则恰恰相反。

因为《孟子》讲得从来不是具体措施,而是一套从做人到施政的理想。可以说是贤圣层面的追求;

而《荀子》就很务实,给了很多可以落地的举措,逻辑性也好。换言之,《荀子》是给有一点追求的常人看的。所以我们读《荀子》会更容易接受。

举例来说,孟子在论述政治理想的时候,会唱高调,讲大原则,而到落地的层面就不聊了。

比较有名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一段理想的施政原则在《孟子》里面一共出现三次。

但是你问这东西怎么操作?是要先分地,每家分五亩地吗?桑树是谁来种?产出怎么分配?孟子不管,反正这样操作下来,一定是国富民强,天下归心。

荀子会大概地讲一下操作的原则:我们看看老百姓能耕作多少,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分地,然后再制定税负。税负不能太高,老百姓富足了才会忠君爱国,这样天下也都会敬服于你。不然一打起来就等着他们倒戈吧。

如果你是位君主,你会听信谁的?

所以我是读完《荀子》之后才感慨,原来儒家的内容也有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可以用起来的内容。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如荀子?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施政这个领域,不得不说,的确荀子讲得更清晰,操作性更强。

但要是论起修为和志向,我认为这点还是孟子比较生猛。

诚然荀子一定是个醇厚君子,从《荀子》中诸多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比如荀子经常会列举一大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然后敦促人们,要学习啊,要去做君子啊,要去成为圣贤啊。

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样看,但是我对照下来,发现自己就是妥妥的一介小人,从而升起了惭愧和向善的心。

我想这样的论述,不是修养到一定程度的人,是举不出来的。

而孟子则不同,他的说法是——

你看那边有个在爬的小孩子,马上就要掉进井里了,心里什么感觉?是不是也会惊悚不安?

你会惊悚不安,就说明你有良心,这就是仁。从这里做起,你也可以成为圣贤!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你愿意听谁的?

如果你是个学问家,你更愿意提倡谁的学说?

荀子积极地敦促我们向善,“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一刻不要停止努力啊!

孟子更是指出,有些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千万不能丢啊!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读了《荀子》,才知道原来儒家不只是那种酸腐绵软的读书人,也可以是一帮务实又有坚定的追求的人;

读罢《荀子》,才真的相信孟子讲的不只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信念。孟子说,“我四十不动心”,“舍生而取义者也”,都不是信口而言,而是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我想荀子给我们留下了君子的智慧,他的很多理念都潜移默化到了后面两千多年的统治里面;

孟子则是给我们留下了君子的筋骨,正是从他这里来的信念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在家国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今天坐享和平,又能没事上网闲聊的我们,都欠孟子一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