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批评老子有诎而无信的思想上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年生于重庆,男,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训诂学、音韵学、文化史、古文献学。本文参考文献随文出注。详文参见《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见《五邑大学学报》年第1期。
提要:《荀子》对《老子》的有诎无伸的思想,对《庄子》的乐天安命的顺应自然的思想都有尖锐而中肯的批判,《荀子》对“至人”的论述与《庄子》不同,更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荀子》的学术批评往往只注意对方的缺点,不提对方的优点,与《庄子·天下》篇以来的学术批评强调美恶并举的传统不同。
关键词:荀子诎伸刚柔天道至人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批评老子“有诎而无信”的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称:“老耽贵柔。”这是对《老子》思想最为精确的概括。
《荀子·天论》对老子的思想有尖锐的攻击:“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
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
《荀子》用非常简洁明净的语言指出了慎子、老子、墨子、宋子各家的偏颇之处,尤其是批评了老子。
老子在先秦时代就非常著名,影响很大,思想家们对老子往往非常崇拜。
例如整部《庄子》对老子极为推崇。
老子在《庄子·天下》篇中几乎没有缺点,被赞美为“古之博大真人”。甚至晚于《荀子》的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对道家也是只有恭维没有批评。
《韩非子》、《淮南子》、《文子》、《史记·老子列传》对老子都极为推崇。我国上古时代的思想家很少批评老子。
待续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参考文献
我们认为《老子》一书就是由于《庄子》学派的推尊,才名扬天下。
我们认为在先秦诸子中,正是庄子学派宣扬老子超过了孔子,以后便成为道家和杂家的思想传统。
我们认为是因为《孟子》学派没有注意到《老子》一书,并非读过后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