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浅读孟子学复盘王无罪岁,斯天下

发布时间:2022/5/4 12:18:44   点击数: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核心书摘

《孟子》第一章开宗明义,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们都知道,“孔子讲‘仁’,孟子则经常‘仁义’并言”。如同“仁”是《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核心一样,在双音节词已经勃兴的《孟子》一书中,“仁义”便是孟子其人和其书的思想核心了。在这一章中,孟子提出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

关于作者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学什么

1、孟子对梁惠王关于民心的劝诫

2、如何做到天下归服,百姓安泰

3、凯文斯特罗姆与Instagram

今天浅读的原文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音频摘要

欲正人心,引为己任。今天我们和大家继续来浅读《孟子》学复盘,我们还是要和大家继续讲孟子见到梁惠王之后,两个老爷子对话的故事。

昨天我们讲到了,孟老夫子告诉梁惠王,不要五十步笑百步。那今天呢,我们还是恭敬至诚的先来看经典中的原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个衣帛矣的衣呀,就是衣服的衣,在这里读第四声,是动词了,当穿衣服讲,这什么叫五亩之宅呀,就是每家儿呢,都有五亩地的宅院,在院子里种点儿什么呀,树之以桑,院儿里种满了桑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啊,如果是这样儿的家庭,这样儿的院子,有这些桑树,那你即便是活到50岁以上啊,你这也可以有棉衣穿,这里面呢,这50岁和现在的50岁不是一个概念啊,那个时候医疗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50岁呢,年过半百,已经是长寿老者了。

再往下,孟子继续给梁惠王举个例子,叫鸡豚狗彘之畜啊,这个畜呢,就是畜[xù]养的畜,牲畜[chù]的畜,在这里是当动词,当饲养讲,鸡豚狗彘,马牛羊,鸡犬豕啊。读这个《三字经》的时候,我们知道啊,这鸡豚、狗彘,彘就是猪,鸡和猪、狗这些啊,家禽类的饲养,无失其时啊,无失其时就不要失去,或者叫不要耽误什么时机呀?繁殖的时机,那如果这样,那比家里熟之以桑种桑树还好,你到70岁的时候还都可以有肉吃,叫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再往下,孟子说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再举个例子吧,百亩之田,人家啊,要收亩的耕地,那可了不得了,千万千万勿夺其时啊,时是时机的时,就是不要让他们失去耕种收割的时机,这样的话呀,一家几口人,那一年能吃得饱饱儿的,叫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xiáng]序之教,谨,谨言慎行的谨,庠,在这里读[xiáng],序,顺序的序,庠序,是古代地方的学校,谨庠序之教啊,就是你最好能好好的办一些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在这里也是动词,一再重复,重复什么呢?重复的教给孩子们说啊,孝悌,孝悌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的道义。

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颁,颁奖的颁,颁白啊,这里面儿意思是这个虚发斑白,也有写作头发花白啊,斑白,那个斑马的斑啊,都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这负是什么呀?背负,戴呢?就是顶在头上。说那么须发斑白的老人呢,也不用背负头顶着重物继续干活儿,奔波于道路之上。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呐,说这70岁以上的人呢,要是有这些丝棉衣穿啊,而且有肉吃。啊,平民百姓都不受冻,那你这当这个王的啊,是个了不起的。

叫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王(wàng)也是啊,大王的王在这里呢,是以仁义统一天下的意思。说,如果这些70岁以上的人啊,有吃有穿的,那这样儿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未之有也,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所以你看咱们这一次精读《孟子》啊,我们的两条观点啊,第一条观点是这读好书,读经典,第二条观点是要精读好书,精读经典。就是每一字每一句啊,你认真想,也许呢,听第一遍的时候,你只是听明白了得多听几遍,可能就会对你自己创业也好,生活也好,做企业也好,判断选择也好,有了一些启发。

孟子继续说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liǎn],这个检[liǎn]呢,是检查的检字儿,在这里读敛[liǎn]啊,就是收敛的敛(通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呀,丰年时,谷贱伤农,这狗啊,猪啊,都能吃上人的食物了,当政者呢?这个时候儿如果不平价收卖粮食储藏起来,用来防范饥荒之年,那这就叫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liǎn]。

这样的解释呢?其实是颜师古对《汉书·食货志赞》,孟子亦非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所做的解释。我们读《汉书》的时候啊,这知道这检查的检字儿,这个时候就应该读脸[liǎn]了。可是《孟子》后来有很多注释版本,比如赵岐注释的那个版本,却解释说,不知以法度减免也,就是说,不知以法度约束的意思。我们之所以从颜师古啊,这是因为这个检[liǎn]字呢,有法度的意思啊。其实最早的时候是在《荀子》这本儿书里就有了。至于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约束限制的意思呢?更多的呢,是在《论衡》这本儿书里有的,所以我们读赵岐注释《孟子》的版本的时候啊,显然是用汉代才有的意义,在解读这段话,相反啊,这检[liǎn]的收藏收敛之意呢,在孟子成熟的年代,其实还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们读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liǎn]啊,这检查的检,通假字读敛[liǎn]。

所以我们说浅读《孟子》不是谦虚啊,如果你想更纵深的啊,更有韵味的去读《孟子》,我们可以给大家一些相关阅读的推荐,比如说这个杨逢彬的《孟子新注新译》那本儿书,我就非常推荐大家去读读看,你可能会对《孟子》又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当然,这需要你有很强的定力和注意力密度啊,如果你说我只是想听到一些启发,或者从管理学视角,通过复盘视角。看到不一样的孟子,那就跟着我们读也许会有一点收获吧。

再往下,孟子继续说了,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啊,这途有饿莩而不知发,途就是通道路的那个途,莩,通饿死、饿殍,饿死的人就叫殍。发,这是打开,这里指打开粮仓赈济,然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就是说丰收年份,猪狗都能吃上人吃的粮食,这时候儿你当一把手儿了,你不赶快及时收购这些粮食来以备荒年,等到路上有饿死的人了,却没想到要打开仓库赈济灾民,那你说要你这个皇上有什么用啊?要你这王有什么用啊。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而这时候老百姓死了,你却说不怪我呀,这年成不好,饿死的,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呀?

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呀,在孟子看来就是不要脸,这和拿刀子把人给捅了,然后说,哎,不怪我呀,这得怪这刀子,这刀子把你给捅,这有什么不同呢?这基本上就是不要face的说法。

孟子于是说出了全文的金句,书胆叫: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啊,就在这儿敲打梁惠王。说王啊,假如不去怪罪年成,您能够切切实实的去改革政治,这样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投奔了,你的这个人口数量、GDP就都会比邻国增长许许多多呀。

所以你看啊,世间是有因果啊,如果因为君王没有完成作为管理者的操作和调遣,而导致伤害民众的事情发生,也不能说君王是没有相关责任。很多时候啊,并不是君王没有能力去做这些,而是他选择了无动于衷。

看到老百姓受灾受难,没有做事的动作是一致的,根本却不同。如果有些事儿呢,君王可以做却没做呢,自然是他无法成为圣贤的主要原因了。所以事情能不能做成,很多时候看的都是动机,而不是能力。动机是唯一的,关键性的。能力呢,是可变化的,动态平衡的。

正所谓淡泊明志,夙夜在公啊。其实我们这一轮和大家浅读《孟子》学复盘,我们希望能够一如既往的站在管理学的视角上来解读《孟子》。书读到这儿,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关于动机和能力的不同,我们也想来穿越时空对话,因为企业家就是Instagram的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来看看他的动机、能力,尤其是看看他的创业动机。

从年年这两年开始啊,全世界刮起了一阵Ins风啊,就是Instagram的Ins,Ins风开始大行其道。

所谓ins风呢,就是Instagram的风格的一种缩写,这是一种当下非常流行的审美风格,它就像一个网红放大器啊,越符合Ins风标准的越容易吸引到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6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