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孟子的亚圣地位是怎么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4/12/4 12:13:50   点击数:
刘云涛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3082.html
孟子名亚圣,是在明嘉靖年间才被正式确立的。先梳理一下“亚圣”形成的历史。在群雄竞逐,武力征伐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仁政”主张,是不可能被君王采纳的,并且还遭到其它学派的猛烈抨击。唐以前,孟子因为被司马迁著于《孟子荀卿列传》,而多被人与荀子并称为“孟荀”。唐以前,因为政治的黑暗时局动荡,人们更多的是大谈老庄,孔孟的学说不被人怎么提及。直到唐代,社会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科举完善,一些朝臣就开始寻求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不断有人开始把孟子及《孟子》一书推向经典。先是杨绾上疏建议把《孟子》把《论语》《孝经》一起列为“兼经”,未得允许;中唐韩愈在其著名的《原道》《读荀子》等文中提出“道统论”,给儒家思想理出了一个传承名单,把孟子列为孔子的唯一真传人物。晚唐时,皮日休又提出把《孟子》列为科举考试内容,仍未得应允。孟子“亚圣”地位得到朝廷认可,是在元代。元科举仍以朱熹注本为范,并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到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把孔子的“大成至圣宣王”号改为“至圣先师”,以排在孔子之后的从祀者,按顺序依次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孟子亚圣名称由此确立,而为何现在认为“亚圣”就是仅次于圣人孔子呢?原因如下:宋时“孔孟”“孔孟之道”的说法已经非常流行,《孟子》为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超过了前三个。另外,只有孟子完全秉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以“仁政”为核心的思想,阐述系统完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被历史儒者不断注释,从而被发扬光大,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被历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除了前面所提,还有诸如范仲淹、欧阳修、周敦颐、张载、王安石、陆九江渊等人,不断推重。这些是居孟子之前的颜回、曾子、子思三个远远不及的。荀子的思想又融合了法家思想,不是纯正的孔子思想;董仲舒的学说参杂了大量黃老思想并且充满了天道观念,这与孔子”仁“的思想不合拍的。他们都未得到后来重量级人物的认可,更不可能得到朝廷正式确认。也就是说,孟子完全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扬创新,形成自己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千百年来一直被民间和朝廷的重量级人物所吹捧抬举,最终被朝廷皇帝封祀而成“亚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95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