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每日一诗诗经大雅瞻卬,妇人干政,

发布时间:2025/2/25 12:51:04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488.html

瞻卬

瞻卬(yǎng)昊天,则不我惠。孔填(chén)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zhài)。蟊(máo)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gǔ)不收,靡有夷瘳(chōu)。

人有土田,女(rǔ)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tuō)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xiāo)为鸱(chī)。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tīn),生自妇人。匪(fēi)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gào)人忮(zhì)忒(tè),谮(jiàn)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tè)。如贾(gǔ)三倍,君子是识(zhí)。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b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tiǎn)瘁(cuì)。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bì)沸槛(làn)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miǎo)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一、音韵

第一章:宁、定,耕部;惠、厉、瘵(jì)、疾(jì)、届(jì),质部;收、瘳(chōu),幽部;

按:

瘵(jì):又《集韵》《字林》侧例切,音祭。(霁韵)病也。《诗·无自瘵焉郑笺》瘵,接也。音际。正义曰:郑读为交际之际,故云接也。疾(jì):又《韵补》叶才诣切,音剂。(霁韵)《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喜,音戏。《诗·大雅》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叶下戾。《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汨隐漂疾。届(jì):《康熙字典》又叶居吏切,音记。(寘韵)《诗·小雅》不知所届。叶下寐。又《何晏·景福殿赋》鸟企山峙,若翔若滞,峨峨嶫嶫,罔识所届。

第二章:田、人、有、人、夺、罪、收、罪、说(tuō);

按:说与夺遥韵,有与收遥韵。中间两人字、两罪字自为韵。

第三章:城、城,耕部;鸱(chī)、阶(jī),脂部;天(tīn)、人,真部;诲、寺,之部;

按:

阶(jī):《康熙字典》又叶居夷切,音基。(支韵)《诗·小雅》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又《大雅》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天(tīn):《康熙字典》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方言:粤语tin1

第四章:忒(tè)、背、极、慝(tè)、倍、识(zhí)、事、织,职部;

按:职部的字可以尝试用粤语去读。

忒(tè):粤语tik1慝(tè):粤语nik1tik1识(zhí):粤语sik1织:粤语zik1

第五章:刺、富(bì)、狄、忌、祥、类、亡、瘁(cuì);

按:刺、狄,锡部;富(bì)、忌,之部;祥、亡,阳部;类、瘁,队部;

富(bì):又叶卑吉切,音必。(质韵)《诗·小雅》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叶上克下又。《朱传》又夷益反。富犹甚也。《说文》从宀畐声。畐,古福字。俗作冨。

第六章:罔、优、亡、忧、罔、几、亡、悲;

按:罔、亡,隔韵,阳部;优、忧,幽部;几、悲,微部;

第七章:泉、深、忧、今、先、后(hù)、天、巩(gù)、祖、后(hù)。

按:泉、先,先韵;深、今,侵部;后、巩、祖、后,鱼部。

巩(gù):又《尔雅·释诂》巩,固也。《又》硈,巩也。《注》硈然坚固。《诗·大雅》藐藐昊天,无不克巩。后(hù):《诗本音》云:《周颂》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后人误入四十五厚韵,故于《唐韵》正中历引经集证之。然自《玉篇》以后,后在厚韵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后五切为叶音矣。

二、释义第一章

瞻卬〈音仰〉昊天1,则不我惠2。孔填不宁3,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音债。叶侧例反〉。蟊〈音牟〉贼蟊疾?,靡有夷届?〈音戒。叶居气反〉。罪罟不收?,靡有夷瘳1?〈音抽〉。

○赋也。

注解:

卬:古同"仰",望。昊天:斥王也。惠:爱也。不我惠,犹不惠我,倒文以押韵。孔:甚。填:古同“尘”,久也。宁:安也。《诗经·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厉:恶也。《国语·齐语》:“退问之其乡,以观其所能而无大厉。”邦:国也。大曰邦,小曰国。靡:无。士民:士卒与民。瘵:病也。《诗经·小雅·菀柳》:“上帝甚蹈,无自瘵焉。”蟊贼:害苗之虫也。疾:害。“蟊疾”,是害禾稼之状。《尔雅》:“食苗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四蝗虫名也。”《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讧。”夷:平。届:极。罟:网也。收:收敛。《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瘳:愈也。《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此刺幽王嬖褒姒,任奄人以致乱之诗。苏氏曰:国有定,则民受其福。国无所定,则受其病。于是有小人为之蟊贼,刑罪为之网罟。凡此皆民之所以病也。

今译:仰望着上天,就不惠爱我?甚久不安宁,降下此大恶。邦国没有安定,士卒与民同受其病。蟊虫贼害禾稼致疾,没有个尽头。罪网还不收起,人民的疾病没有个痊愈。

第二章

人有土田1,女〈音汝〉反有〈酉由二音〉之2,人有民人3,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殖酉殖由二音〉之?,彼宜有罪,女覆说〈音脱〉之?。

赋也。

注解:

土田:土地,田地。《诗·大雅·崧高》:"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反:覆。民人:人民,百姓。《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收:拘。说:通“脱”,赦也。

今译:人家有田地,你反占有它。人家有人民,你倒强夺它。这个应该无罪,你反收捕了他。那个应该有罪,你反放脱了他。

第三章

哲夫成城1,哲妇倾城2。懿厥哲妇3,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叶居奚反〉。乱匪降自天〈叶铁因反〉,生自妇人。匪教匪诲?〈叶呼位反〉,时维妇寺?。

赋也。

注解:

哲:知也,谓多谋虑也。城:犹国也。哲妇:盖指褒姒也。倾:覆。懿:同"噫"。郑玄笺:"懿,有所痛伤之声也。"《小雅》:“抑此皇父。”笺云:“抑之言噫。”古懿抑同用。懿抑壹三字同音。可证。厥:其也。枭:不孝鸟也。鸱:猎头鹰。枭鸱:恶声之鸟。《荀子·佹诗》:“龟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长舌:能多言者也。厉:恶,祸。阶:梯也。《诗·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诲:晓教也。《诗·小雅·小宛》:“教诲尔子,式谷似之。”寺:侍也,奄人也,引申为近也。

○言男子正位乎外,为国家之主。故有知则能立国。妇人以无非无仪为善,无所事哲。哲则适以覆国而已。故此懿美之哲妇,而反为枭鸱。盖以其多言,而能为祸乱之梯也。若是则乱岂真自天降,如首章之说哉。特由此妇人而已。盖其言虽多,而非有教诲之益者,是惟妇人与奄人耳。岂可近哉。上文但言妇人之祸,末句兼以奄人为言。盖二者常相倚而为奸,不可不并以为戒也。欧阳公尝言,宦者之祸,甚于女宠。其言尤为深切。有国家者,可不戒哉。

今译:智多谋虑的丈夫,则兴成人之城国;而智多谋虑的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噫,其多智的妇人,就是鸱枭这样的恶鸟。妇人有了长舌,是祸害的阶梯。乱政非降自上天,而是生自妇人。乱政非是人教诲之,而是亲近妇人的缘故。

第四章

鞫人忮〈音志〉忒1,谮〈音僭〉始竟背2〈音佩。叶必墨反〉。岂曰不极3,伊胡为慝??如贾〈音古〉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赋也。

注解:

鞫:穷,究也。忮:害。忒:变也。《诗·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为茂草。”《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谮:通“僭”,不信也。竟:终。背:反。《诗·大雅·抑》:“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极:已。慝:恶也。《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贾:居货者也。三倍:获利之多也。公事:朝廷之事。休:息也。蚕织:妇人之业。

○言妇寺能以其智辩,穷人之言。其心忮害,而变诈无常。既以谮妄倡始于前,而终或不验于后,则亦不复自谓其言之放恣,无所极已,而反曰:是何足为慝乎。夫商贾之利,非君子之所宜识。如朝廷之事,非妇人之所宜与也。今贾三倍,而君子识其所以然,妇人无朝廷之事,而舍其蚕织以图之,则岂不为慝哉。

今译:穷究人之言语,忮害转化。其言无常,始于不信,终于背违。岂肯自己说我之此言不中正乎?反而说维我言何用为恶也?如同商贾之求利三倍,乃君子之人于是知之,非其宜也。妇人之不宜因为朝廷公事,而休止养蚕织纴,干预男子之政,亦非宜也。

第五章

天何以刺1〈叶音砌〉,何神不富2〈叶方味反〉?舍〈音舍〉尔介狄3,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赋也。

注解:

何以:为什么。刺:责。富:福。介:大。狄:远。胥:相。忌:怨也。南宋·张孝祥《赠黄司法》:“一官法曹掾,整整老胥忌。”吊:至也。《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类:善。殄:尽。瘁:病也。《晋书·殷浩传》:“华夏鼎沸,黎元殄悴。”宋·王禹偁《怀贤诗之王枢密》:“云亡复殄瘁,前哲非虚语。”

○言天何用责王,神何用不富王哉。凡以王信用妇人之故也。是必将有夷狄之大患。今王舍之不忌,而反以我之正言不讳为忌,何哉。夫天之降不祥,庶几王惧而自修。今王遇灾而不恤,又不谨其威仪,又无善人以辅之,则国之殄瘁宜矣。或曰:介狄,即指妇寺。犹所谓女戎者也。

今译:上天何以责备王,为何神灵不降福王?王舍弃夷狄大患不怨,维是相怨于我。王之德无法上达天听以致不能获得祥瑞,威仪也不完善。贤人都说要逃亡,天下邦国尽皆困病。

第六章

天之降罔1,维其优矣2。人之云亡,心之忧矣3。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赋也。

注解:

罔:罟。优:渥也,宽也。忧:多。几:危也,近也。

盖承上章之意,而重言之,以警王也。

今译:上天降下罗网,亦是宽大的。贤人之云奔亡,是人心所忧愁的。上天降下罗网,是相当危险的。贤人之说奔亡,是人心所悲哀的。

第七章

觱〈音必〉沸〈音弗〉槛〈胡览反〉泉1,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叶下五反〉。藐藐昊天2,无不克巩3〈叶音古〉。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兴也。

注解:

觱沸:泉涌貌。槛泉:泉正出者。《诗·小雅·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藐藐:高远貌。藐,通“邈”。晋左思《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巩:固也。明·王世贞《鸣凤记》:“皇恩克巩。永为策勋元老。”忝:辱也。《诗·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式:用也。后:谓子孙也。

言泉水瀵涌,上出其源深矣。我心之忧,亦非适今日然也。然而祸乱极适当此时。盖已无可为者。惟天高远,虽若无意于物,然其功用神明不测。虽危乱之极,亦无不能巩固之者。幽王苟能改过自新,而不忝其祖,则天意可回,来者犹必可救,而子孙亦蒙其福矣。

今译:觱沸然而涌出者,槛泉也,其所从来维其深远矣。心里的忧愁啊,怎么自今天开始呢?既不自我先,也不自我后。藐藐然高远的昊天,无不能巩固自身。不要辱没您的先祖,以救你后代子孙。

三、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刺责幽王宠褒姒致朝政大坏之事。

毛诗序:“《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坏也。”

凡伯是凡国伯爵,又是天子大夫。《春秋》鲁隐公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骋”。

《瞻卬》七章,首章、三章与卒章章十句,其余几章八句。

首章,以“瞻仰昊天,则不我惠?”这里出现了一个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倒文以押韵。不我惠,则是不惠我,倒文为了押韵。怎样不惠我呢?具体表现在邦国“孔填不宁,降此大厉。”是什么导致降此大厉?是因为“幽王宠褒姒”。因为褒姒而“邦靡有定,士民其瘵”。邦国没有安定,士民皆受其病。褒姒就像“蟊贼蟊疾,靡有夷届。”《尔雅》说“食根曰蟊,食节曰贼。”这里把褒姒比作食根食苗的蟊贼,这直接动摇了国家的根基,然而上天却“罪罟不收,靡有夷瘳。”这一章没有一字提褒姒,然而却又像字字写褒姒。用了影射、比喻的手法。

第二章,写王倒行逆施,祸乱不已。这章用了两个有,两个宜,两个反,两个覆。对比明显,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王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因为是褒姒摇唇鼓舌,迷惑了王。

第三章,直接斥责褒姒长舌乱国,而希冀幽王能醒悟。开始用了两句警句“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这里的倾与成相对,是败的意思,城即国。后世文人反用其意,造出了一词“倾国倾城”的成语,“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这样的优美诗句来修饰美女之美。下面连用几个比喻来形容哲妇之害。“为枭为鸱”,把褒姒比作枭鸱,来说明她的不孝和狠戾。再用“长舌”来比喻褒姒的能言善辩,善于蛊惑人心。后面四句,用了三个匪,来明告幽王,乱不是降自天,不是教诲所致,而是生自妇人,而是“时维妇寺。”苦口婆心,冀王猛醒。

第四章,继续写女人干政之害。首四句言妇人无信,变化无常。“言无信不立”,这些都是致乱之由。后面四句,用商贾求利为喻,暗示褒姒不德,不务正业,“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只是为了私利。

第五章,写幽王昏庸,忠奸不辨。“天何以刺,何神不富?”天神不福,王不但不醒悟,反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导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第六章,继续写“人之云亡。”。此章两次写“天之降罔”,两次写“人之云亡”。这是因为“幽王宠褒姒”导致的天怒人怨,贤人奔亡。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都跑了,国家也就必然灭亡。

第七章,写自伤恰逢此乱世,犹望王能挽救。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妇人干政,倾城败家之由,岂不慎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697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