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学术资讯宁镇疆荀子哀公好肆不

发布时间:2017/12/17 19:11:09   点击数:

《中国典籍与文化》年第二期

问题缘起:杨倞将“折”解释为货财折耗,后之注解几乎都遵守杨倞之说,但这样的理解等于纯粹讲一个人的经济头脑问题,反而与后一句讲道德操守明显不协调。“折”实际上当依从王肃之说,解释为直。这样训诂的案例很多,“好肆不守折”就是说喜欢经商就不能恪守廉直,正好落实在了道德操守的层面,正与后者文意一贯。由此可知,杨倞“市窃”的断句也是错误的,“窃”字当依从王肃说属下句,本当作“察”。

前言:孔子提倡儒服,哀公问曰:“难道这些服饰对仁有帮助?”孔子的回答一方面指出外在的服饰对于约束一个人的言行还是能起到好的作用的,另一方面,则提出了“好肆不守折,长者不为市”的命题。

正文:

“好肆不守折,长者不为市”这句话并不好解释,故而作者对此进行了辨析。杨倞直解,而王肃《家语》注则训为“直”,“窃”解释为“察”,属下句。杨倞的注解前后不一致,而且可质疑的是,难道年轻人就容易在市场上偷窃?值得注意的是,荀子此章还见于《孔子家语·好生》篇。王肃将前者解释为无商不奸,后者解释为有长者就不大会去做经商的事。如此看来,王肃的理解就让二者统一了起来,都是讲与经商有关的道德操守问题。而且王肃将“窃”字属下后,也就更加文从字顺了。

由此可见,王肃的注解明显优于杨倞的注。但遗憾的是,唐代以后无论是注解《荀子》还是注解《孔子家语》,基本上都秉持杨说而弃王说于不顾。作者依次列举晚近注解《荀子》“一边倒”的情形。杨柳桥先生的《荀子诂译》,骆瑞鹤先生的《荀子补证》,王云路先生的《荀子直解》,高长山先生的《荀子译注》,王天海先生的《荀子校释》,蒋南华先生的《荀子全译》,熊公哲先生的《荀子》,张觉先生的《荀子译注》均采用杨倞之说,但同时也采用了王肃的“窃”字从下读之说,可谓喜忧参半。梁启雄先生的《荀子简释》,钟泰先生的《荀子校笺》从王肃后者说,而且裘锡圭先生通过出土文献《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察”与“窃”确实可以通用(可参考《古字通假会典》和《古文字通假字典》)。

注解《荀子》的如此,研究《家语》的也多援引荀子杨注为说。作者以范家相的《家语证伪》和孙志祖的《家语疏证》为例,范孙二人排斥王肃之说,但又没有理由,不过是《家语》“伪书说”成见下的率而操觚,即使是鼓吹《家语》尤力的杨朝明先生在他的《孔子家语通解》中采用了杨说。通过对比,可见王说胜于杨说,问题是,古文献中有类似的辞例吗?答案是肯定的,作者论述如下。

《荀子》的《臣道》和《法行》二篇中“折”都是直的意思,“刚折”为刚直,“折而不桡”为直而不桡。《法言》折节为直谏。《说文解字》言曰:“不桡而折,勇之方也。”

杨朝明主编《孔子家语通解》

另外,关于上述《荀子》“折而不桡”之“折”训做直,还有另外一个观察视角,王肃本来注折为廉,廉与直为同义复指词。折与廉在文献中往往相伴而生,“廉而不劌”与“折而不桡”并举,这也提示我们对于折的理解不妨以廉为参照。

《说文解字·广部》:“廉,仄也。”象房屋的折角,所以廉有两义,一为棱边,一为隅角,正因为边角伤人,所以物之直可以训为人之直。三者确实可以互训。由上述可知,折可训为直,文意与训诂一贯。

小结:

孔子一方面强调外在服饰对于约束人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且”字递进和转折的语法义,说明了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同样重要,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在操守同样决定了他的行为选择,这样看来,无论外在内在,都对于一个人的立身行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字语法义见杨树达《词诠》)

王先谦《荀子集解》

编辑:崔希逸

赞赏

长按







































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43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