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讲堂人物郭运健身在大不列颠,先融入
四年前初入华文、结缘讲堂
四年后来到英国、传播文化
他守着对自己的承诺
走过四年和八个时区的距离
如今的他专注于自己的志向
沉入深夜与深度的专业探索中
沉淀着过去,积蓄着未来
他就是我们今天讲堂人物的主角
级的郭运健同学
Part1-
Part1
今钟声顿起
百年暨大声教流芳
吾等意气书生
当肩担声传四海之任
青衫墨竹,风华正茂
远扬暨南学子之精神
为暨南学子而铭
为天下学子而鸣!
愿斯志之永故兮
东终古而未央!
这是级郭运健师兄刚入学时获得一等奖的学子铭征文的选段,也是郭师兄在大学的起点处对自己的承诺和期待。当时的他,像每一个初到华文的新生一样,青涩懵懂,摸索着未知的种种可能,亦对未来有着种种期许。而四年后的今天,郭师兄已经远赴一万公里外的英国,去兑现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开辟新的学习生涯了。
印象中的他,喜欢挑战、说到做到,是个热情、开朗、阳光、真诚的大男孩,不仅如此,这个大男孩头上还顶着各种大神级别的光辉头衔——高绩点学霸、国奖、5A、雅思8.5、主持大咖,最重要的是,他成功拿到了顶尖大学的Offer,在众人向往而不可及的顶尖学府留学。
中世纪古老的建筑,如绒毡铺地的草坪,曲折前行、荡漾着星辉的康河,康河上的叹息桥,叹息桥下“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他乡游子。郭师兄便是在这样一片异国的土地上感受着西方文化,同时,抱着最初的承诺和志向,在新土中耕耘着自己的理想,并传播着来自东方的中华文化。
从华文到英国,从大一到研一,八个时区的距离,四年飞逝的光阴,“知固无涯,行则有纲”,他始终真诚待己,虚心求学,对所谓的头衔抱以“哪里哪里”的谦逊态度。他崇尚古人“重信义,铭才华,不计小失,不拘小节”,每每警醒自己不可沉溺于“追安逐逸”而落下“言而无信之痞”。
正在如此的自省和自律下,他才能守住对自己的承诺和初心,才能在时间和距离的洗刷中不失志向的本色,亦不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愿景”。
Part2
在英国待了两个月左右后,他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他坦言,在刚到英国的那段日子“很不适应,无论是极其不对口的饮食还是骤增的学习压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之后,现在已经和英国的生活“达到了一种自我和解”的状态了。
他对自己现在的定位是“深夜+深度学习者,希望自己能真诚而友善地待人”。
“深夜,是因为来到英国之后发现每周的学习量非常大,远远大于国内本科的阶段,加上每周都会有测试,所以常常会学习到深夜。”
“深度,是希望自己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其他知识上都不是蜻蜓点水般就完成,而是能够持续挖掘。”
“善良而真诚地待人,其实我往往忘了自己做过哪些让对方感觉很暖心的事儿,但是我常常会怀念并感恩他人对我的帮助和给予的温暖。也许我对很熟悉的朋友是那种mean又随和的人,就是那种,有点嘴不饶人,但是其实蛮随和宽容。”
当初笔下的“车孙囊萤映雪,捕微光于夜饮书”,如今却几乎成了他自己的生活写照。少了白日的喧哗与躁动,黑夜是一段他可以静下心来专注地沉淀自我、反思生活、深入钻研的宁静时光。他对自己的深夜状态是这么描述的,“其实在经历最初的怅然之后,每一次学习到深夜,合上书本的那一刻,都有一种奇妙的兴奋感,那是进步和成就感的糅合,我很享受。”
独自一人学到深夜的状态无疑本该是疲惫的,是令人抱怨和烦躁的,但他却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兴奋感,兴许是“冥冥之志”终得“昭昭之明”,也恰恰说明,他的内心对所做之事的至诚与专注。
至于未来一年的留学生涯,他并不打算像以前一样加入学校社团,“因为首先我要适应这里的学习节奏,再者是我同时兼有申请博士的目标”。专注于学习和申博是他未来一年的计划,相信也将是他为始终如一的志向所付出的实际行动。
Part3
师兄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四年本科生活,很感激中华文化大讲堂给予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开幕式闭幕式的主持,汉服表演主持、新生训练营表演的主持等等”。同时,他作为大讲堂的成员得到过许多文化考察的机会,“在省内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文化考察”。
他是一个澳门人,但是在内地接受过很长时间的教育。而在内地的求学期间,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他,在他身上留下不少文化印记。在参加大讲堂之前,他对中华文化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了,“喜欢听中国古代的乐器、古筝、萧”。此外,“我是一个蛮喜欢古文、古诗词的人,很多时候研读这些先贤的文字,就是跨越千年的历史感知那个时代的风流。”他的文言文功底从他那篇获得过一等奖的学子铭征文就可窥得一二了。
而进入大学以后,他成为了中华文化大讲堂的一员,并参加了大讲堂主办的多场活动,他在那段过程中“其实能够更深地感受到礼、服、乐的美丽,并通过这些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深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他觉得,“每次推广表演都是极为吸引人的。它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里蕴藏着的惊人魅力”。
还依稀记得,郭师兄担任汇报演出的主持时与同学们的互动,那热情开朗、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常常能感染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让同学们热情高涨地参与到体验中华文化的活动中来。也有许多同学在新生训练营时被师兄的人格魅力吸引,从而走进了中华文化大讲堂,将传播中华文化的愿望真正付诸行动。
他认为,“接触中国文化其实很简单,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和感知中华文化却需要时间的打磨”。在这方面,“大讲堂是个极好的引导老师”。在汇聚了各个国家、地区同学的大讲堂里,大家都能彼此接纳和欣赏对方的文化,并且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对中华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十分乐于进行文化交流。而在交流中,“如果真的有意见相左的地方,也会尊重彼此,求同存异”。
至于大讲堂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努力,师兄表示了认可和敬佩。无论是现场活动的辅助道具,还是线上线下相配合的宣传方式,都“显示了我校推广中华文化的魄力”。尤其是“互联网+文化讲堂”形式,“让身在异乡的我也能倍感文化传承的温暖”。对于大讲堂的未来,师兄说,“希望它越办越好!”“事实上也已经越来越好了。”
如果说当初是由于兴趣而与大讲堂和中华文化结缘的话,那么现在远在异国他乡的他对于中华文化,可能更多是一种温暖、熟悉、遥远、深刻的记忆吧。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是中秋节,“寓意很好,团圆之夜;然后还是我妈妈生日的前一天”。而他今年的中秋便是在英国度过的,团圆之夜只能遥寄相思。
“师兄会想家吗?”
“哈哈很想念。不仅想念家,还想念母校,想念家乡,想念家里的家人,想念母校的师长同学,想念家乡的饭菜。”
Part4
曾经还在华文的时候,面对着华文众多的外国留学生,他便身体力行地传播中华文化,如今远在大不列颠,成为他国留学生的他,更是主动担起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他认为,在本国宣传自己的文化和在他国宣传自己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同的。“作为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并且学会融入。只有自己能够比较自如地在国外的环境中生活,面对外国人不尴尬不怯场,能流畅大方展示自己的观点,才能开始推广和宣传中华文化。”
“先融入,再传播”是在国外宣传中华文化的方式。而且“在这种融入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展示中华魅力的timing,你在融入的过程中越是写意、大方,就越是彰显你所在文化的底气。”
在国外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我和外国同学在聊天时常常会告诉他们这个东西用中文怎么说,有什么寓意等等,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吧。”而且,“在融入的过程中会比较注意不要发生碰撞。”
但是,融入在他的眼中并不是一味的接受,他也有不太习惯的生活方式,比如一周一次的Party邀约。在他看来,“就是去喝酒,蹦一蹦的感觉,我又不喝酒,又不会蹦,所以就拒绝的很果断”。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中,“融入”和“传播”都是“任重而道远”的事,而他能不负初心,肩担重任,在异国他乡主动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Part5
采访临近尾音,师兄很有礼貌地向我们表达了感激,并在我们的请求下给华文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
“其实每一个成就都是不小的挑战,无论是5a星星,还是国奖,主持等等。获得这些看似比较发光的荣耀本质都是逃离舒适区,只有自己在某一段时间选择逃离舒适区,选择了刻苦,选择了有梦就去追,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成功。”
“而且,成功往往是有联动效应的,我第一次选择了为学习努力一把,便获得年级第二,也因此获得了国奖。第一次选择了挑战学生会的主持任务,继而参加了学校的主持人大赛,便多了很多很多主持的机会,这些经历,国奖,等等又让我获得了暨南之星。”
“总结一下,我觉得就是选择逃出舒适区,然后享受这种成就感,联动效应的回报会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最后,很感谢师兄能在忙碌的留学生活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衷心祝福真诚、热心、谦逊的师兄能在遥远的大不列颠学有所成,朝着志向坚定地前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补充:郭运健师兄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奖项以及重要经历
学习方面:获得国家奖学金、港澳台侨一等奖学金、“进取之星”标兵奖、连续两年综测排名全院第二;获得雅思8分,是新东方战略总监夏鹏老师的助教,友邻优课特约口语讲师;获得剑桥大学短期交流机会和该项目的全额奖学金,被伦敦大学学院录取为研究生。
学术方面:在、的全国高校澳门学生论坛中获优异论文奖;曾翻译校对《TheIntroductionofLanguage》语法部分共计三万字;担任暨南大学国家级大创、挑战杯、港澳台侨学生创新计划等多个项目的负责人。
才艺方面:擅长主持、演讲、写作、英语、辩论;以非专业身份晋级学校主持人大赛决赛;担任两届东南亚泼水节的中英文主持;在全国高校澳门学生论坛中获最佳演讲精神风貌奖和技巧奖;从新生杯亚军,到暨南园半决赛,再到年中国高校辩论赛全国八强、华南赛区总冠军,是校辩论队最佳辩手。
能力方面:获得暨南之星;连续两年担任《广州华苑》的文编组长,独立承担一个省级侨刊的文字总编任务,发表文章3篇;在、两届港澳台侨高级领袖研修班中被评为暨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品德方面:团结港澳学生,积极宣传中华文化,热心传授成功经验;连续两年担任暨南大学中华文化大讲堂揭幕式和汇报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开展5A优秀学子巡讲,举办《你离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有多远》系列讲座传授成功经验。
青衫学子,灼灼其华
暨南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
郭运健
伏闻先秦诸子,孔丘恩泽,三千门徒,已而传道授业解惑者先行而为良师,忠信笃敬好学者恭良而为学子,私塾昌兴,此师生之始也。师生既有,孟子圣眷,青衫博论,执卷帙叩诸王学子不矜门第,善学者寒门绅晋,概称栋梁,此世人皆可为学也。荀子抟而为《劝学》,韩愈愤而作《师说》,介甫游而《伤仲永》,此千古志士谙学之要也。天地造化,人伦纲常,皆有其学。
文王拘演周易,屈原逐唱离骚,羲之墨染清池。自三人以降,风华伦进,摒虚弃浮。此三人者,启我辈实践恒常之始。车孙囊萤映雪,捕微光于夜饮书,启穷且益坚慎独自强之史。吕蒙困学不缀,三日士别改目不识丁之粗鄙,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启身强体健亦为学之岁。凡朝代更迭,欲有盛世者,必兴教学,使开国无学,则毋望长存,复何求安民强国耶?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可见为学之踯躅难行也。《进学解》有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凡君子欲展宏图之志者,必知固无涯,亦不忘行则有纲。盖若无博观强识,纵有猛虎之身姿,亦有憾于人生也。直如为人处世,若无数斗才学,空遑热忱心胸,七尺男儿,亦有失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愿景也。
古人云:“言而无信,行之不远。”是故君子不肯碌碌无为,庸庸一生。但有才智,必欲有所作为,遵言守信,以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既为百灵之先,则当尽善尽美,而不可舍十一也。古人重信义,铭才华,不计小失,不拘小节。然今之人也,与先人异甚,每每追安逐逸,或有言而无信之痞。世事蹉跎,溺之者十之八九也。然其一旦有信,辅之以笃行谦敬,必战战兢兢,克勤克俭,既而超脱于泥沼之上,如奇花初胎之矞矞皇皇,如鹰隼试翼之风尘翕张。今之众人,闻百家之言,受千秋之都,可为圣人师者,亦有十之一二,然终鲜有人可为圣者,何也?乃无忠信笃敬之心性,恭俭温良之品质也。
故今之学子,当尊师爱校,敬德修业,胸怀鸿鹄凌云志,心存忧国忧民心。
遥想风雨当年,光绪挥墨,圣旨下而暨大起,名师荟萃,志士云集,然时运不济,革命响而暨大停,抗战发而暨大迁。三起三落,五番播迁,百年沧桑而疮痍,闻之者未尝不涕泗横流,垂泪掩泣。今钟声顿起,百年暨大声教流芳,吾等意气书生,当肩担包举宇内,声传四海之任,青衫墨竹,风华正茂,远扬暨南之精神,为暨南学子而铭,为天下学子而鸣!
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央!
文
石榴、阿茶
美
47
赞赏
长按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食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