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杨泽波三分法视域下孟子与荀子心学与理学

发布时间:2020/2/16 19:21:42   点击数:

杨泽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孟子》研究专家

中华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特聘资深名师

“孟子与荀子、心学与理学的关系,是儒学研究无法避开的大问题。章学诚云:“宋儒有朱、陆,千古不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也。末流无识,争相诟詈,与夫勉为解纷,调停两可,皆多事也。”“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近代以来,牟宗三、李泽厚都曾经综合双方的愿望,并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自笔者从事儒学研究以来,一直坚持从孔子思想本身出发,将与道德相关的因素划分为智性、仁性、欲性,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就是三分法。特别是在完成孟子研究和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之后,笔者将精力转移到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并强调整个儒家生生伦理学就是围绕智性、仁性、欲性展开的。三分法的建立有利于合理处理这个关系,将双方容纳其中,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

三分法是实现综合的理想途径

无论是牟宗三,还是李泽厚,都重新考虑了孟子与荀子、心学与理学的关系,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综合方案。受其影响,其他不少学者在这个方面也同样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我看来,在这些方案中,牟宗三“以纵摄横,融横于纵”的办法相对而言更为圆满,甚至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方案了。但上面的分析已经证明,这一方案依然有诸多不足,难以达成真正的综合。

近年来,在结束了孟子和牟宗三的相关研究后,笔者下了很大气力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孟子与荀子、心学与理学的融合问题。与前贤相比,笔者的研究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三分法。

据观察,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其学理中与成德相关的就有智性、仁性、欲性三个要素,而不是简单的理性感性两分。正是这种三分的结构,保证了孔子思想全面而完整。但孔子这一思想的发展并不顺利,其后继者受种种条件所限,往往只能得其一翼,而难以得出全部。受此影响,儒学两千年的发展有一个奇特的“一源两流”现象。“一源”就是孔子。笔者一再强调,自孔子创立儒学那一天起,其思想便是三分的。在这种三分格局中,仁性和智性都是道德的根据。孔子之后学术思想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两流”。孟子沿着仁性的道路走,创立性善论,认为良心本心是“天之所与我者”,是“我固有之”,遇事只要能够寻到它,自觉按它的要求去做,即可成德成善。或许是因为这方面的任务太过繁重,占去了他全部的心灵,孟子并不重视学习在成就道德中的作用,其学理中没有智性的位置。荀子清楚地看到了孟子思想的内在缺点,沿着智性的道路走,创立了性恶论。在荀子看来,人有各种物质欲望,任其发展一定会导致争夺不止。圣人制礼义定法度,以矫正人之情性,保证天下归为平治,人同时又有认知的能力,可以学习和掌握从而遵从这些礼义法度。这一思想虽然与孟子有异,但同样渊源有自,是对孔子智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然,荀子没有像孟子那样重视仁性,无法解决人认识礼义法度之后自愿而行的问题,终于使其弟子走上法家的道路,这又是其思想的不足。

一千年之后,到了宋代,孟子与荀子的这种不同,分别引出了后来儒家的两个不同学派:仁性进化为心学,代表人物是象山、阳明;智性变形为理学,代表人物是伊川和朱子。象山、阳明的心学顺着孟子一系往前走,其特点是重视良心本心,反求诸己。象山讲其学是读《孟子》而自得于心,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阳明经过千死百难方才领悟“吾性自足”的道理,同样源于这个背景。虽然伊川、朱子不重视也不喜欢荀子,讥之为“糙米饭”,没有味道。但其重视《大学》,将思想重点置于格物致知之上,强调“以其然求其所以然”,“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的思想,与荀子有着内在的相似性,都来自孔子的智性,则是无法否认的。以往宋明儒学的研究眼光过于局限,只限制在心学与理学本身。如果能够站得更高一些,从“一源两流”的视野出发,不难知晓,心学与理学之争其实是孟子与荀子之争的历史延续,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从这个新视角出发,我们自然可以明白,将孔子欲性、仁性、智性的三分结构彰显出来,建构三分法,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综合方案了。在这种格局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用仁性涵盖孟子、象山、阳明。这一系虽然内部也有差异,但都是顺着孔子仁性的路线走的,都是将理论的重点放在伦理心境之上。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用智性涵盖荀子、伊川、朱子。这一系内部有很大差别,荀子与伊川、朱子的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年04期(本文仅节录第三章)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09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