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殷商之源文化沙龙古宋七子43宋尹学
编者按
齐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首,这个诸侯国度最初的掌权者一直是姜姓吕氏,自姜子牙吕尚辅助周武王灭商封国建邦,到齐桓公姜小白雄霸四方,可谓达到鼎盛。盛极必衰,至齐康公时,齐国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篡位大事件,那就是姜姓吕氏齐国被从陈国逃此避难的田氏所取代。公元前年,齐康公被大夫田和放逐于海岛,田和自立为国君,仍沿用齐国国号,世称“田齐太公”。公元前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田和正式称侯。这就是历史上的“田氏代齐”事件。此事件和“三家分晋”并列,成为春秋时期步入战国时代的两大标志性事件。
国欲善其事,必先正其名。齐太公田和之后是齐废公田剡,然后是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取代姜姓吕氏的田氏要为“田氏代齐”的合法性找到历史依据,从齐桓公田午开始就大建学宫、大招学士,以“黄老之学”来为自己正名辩护,以巩固统治地位。基于此,也开启了战国士人“百家争鸣”的先声。这个学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稷下学宫,学宫占主导地位的“黄老学说”,以陈国的老子道学为核心,田氏以黄帝为始祖,而姜姓吕氏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战胜炎帝而有天下的传说,就为“田氏代齐”的合法性找到了历史的根据。稷下黄老之学按郭沫若先生的意见,分为三派:一派是宋钘、尹文;一派是田骈、慎到;一派是环渊。宋钘及其弟子尹文创立的“宋尹学派”成为战国时期名闻天下的著名学派。
由宋赴齐研学问宋钘稷下创学派
稷下学宫遗址
公元前年前,在战乱纷争、学术争鸣的战国初期,有一位满腹经纶、踌躇满志的士人从宋国出发,奔向齐国,因为当时的田齐威王建立了一座供士人探讨学问的稷下学宫,他要到那里学习研究并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位士人就是宋钘。他在学宫,曾同孟子探讨和平,曾与诸家探寻学理,也曾被荀子质疑,以深邃的思想、精彩的讲学吸引了众多弟子,被尊称为“子宋子”,在挥斥方遒间成就了他“宋尹学派”创始人的地位。
为追寻宋人宋钘当年稷下研学的风采,笔者驱车余公里到山东省淄博市去采访探寻昔日的遗踪。在距离市中心26公里的临淄区齐都镇张皇路一侧,几经踏寻,终于找到了掩映在绿树翠柏之中的稷下学宫遗址。历经历史的沧桑,学宫早已不存,如今能看到的仅有年临淄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此树立的遗址标志碑一座。据碑载,稷下学宫始立于田齐桓公,复兴于宣王,垂及王建,历六君百余年,为稷下先生讲学论道之宫馆。当时齐国称雄天下,招贤纳士。故列国士人云集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的学宫,史称诸子百家或稷下先生。稷下学宫由此独开百家争鸣之先河,而蔚为学术思想自由研究之学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稷下学宫中,当时就被尊称为“子宋子”的宋钘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与其弟子尹文在百家诸子中作为唯物认识的先驱,共同创立了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之一“宋尹学派”。认为“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即只有破除主观成见,才能达到真理认识。提出“人之情欲寡”,“见侮不辱”,号召“禁攻寝兵”,反对诸侯间兼并战争,主张“人我之养,毕足而止”,“顾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该学派属于稷下黄老之学的三大派别之一,为继老子之后、庄子之前的道家十分重要的过渡环节。
尹文继承宋子说融入名法成大道
稷下学宫遗址
宋尹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宋钘的弟子尹文(约公元前—公元前年),史称“尹文子”,齐国人。他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认为“道”即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说”,并对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其他主张与宋钘类似。现存《尹文子》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著名史学家李学勤指出:“彭蒙、宋钘之年教长,田骈以及尹文从之游,所以《天下》有田子学于彭蒙之说。……宋钘、尹文的关系,大约与彭蒙、田骈相似,在师友之间。”
宋钘学说以《老子》为根柢,并融入儒家(尤其是子思一派)、墨家的思想成分。尹文在其基础上,更适时地融入名、法之学,形成其以“大道”调和诸子百家之说,以名、法治国的黄老道家体系。关于尹文的思想内涵,学者胡家聪《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白奚《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王晓波《道与法:法家思想和黄老哲学解析》等学者论文已有深入的论述。具体而言,宋钘对尹文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开放性的格局影响尹文建立兼容各家的思想体系、尹文继承了宋钘老子道论之学统,尹文阐述发挥了宋钘“别宥”“见侮不辱”“禁攻寝兵”之说,两人同有“毋持富”“毋倚贤”之主张,尹文之“形名论”受宋钘“形名相应”的正名观影响,宋钘著书好用寓言、谚语的特色亦影响尹文。以思想发展的观点来看,尹文学说乃是对宋钘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改造。
学派之称始郭老宋子遗著有新论
“宋尹学派”之称始于郭沫若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他认为《管子》中的《心术》上下、《内业》《白心》和《枢言》等篇是“宋尹学派”的遗著。他在《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一文中,根据《庄子·天下》的材料把宋钘与尹文、田骈与慎到、环渊与老聃称为“稷下道家三派”。他认为《管子》等篇“毫无疑问是宋钘、尹文一派的遗著”,并以兴奋的心情写道:“就这样,我感觉者我是把先秦诸子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发现了。有了这一发现,就好像重新找到了一节脱了节的连环扣一样。”《宋子》久佚,今本《尹文子》又被郭沫若认定为伪书,于是他所发现的“宋尹遗著”便成为“宋尹学派”存在的主要证据。这一观点公布于世后,从此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便有了“宋尹学派”这一概念,这一学派也随之成为古代学术思想研究中的成说,并在学术界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学者对宋尹学派的深入研究,对这一学派的著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可信为宋钘本人的著作主要有五篇,即楚竹书《彭祖》《管子·白心》及《心术上》经的部分、《吕氏春秋·去尤》《去宥》。其中,《去尤》明引《庄子》为说,《去宥》《去尤》又有经、传之分,二篇虽有部分章节可能为宋钘所作,但其编定仍在其身后。学者林志鹏在《宋钘学派遗著考论》中认为,此外《心术下》为《心术上》之传,颇能阐发经文义理,其文杂有稷下道家之精气论,虽未必即宋子后学作品,但仍可视为受宋钘思想影响较深的著作。且各篇章都有侧重点,如《白心》《心术》偏重“心”之论述,《去宥》《去尤》以浅近寓言阐发宋子“别宥”之说《彭祖》则着重人伦的一面,未必能反映宋钘一派的思想全貌。在此情形下,《庄子·天下》《荀子·正论》《正名》等评述资料,对了解宋钘的思想内涵就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此外,《韩非子·显学》《尹文子》“田子读书”章对宋子的批评虽然简略,却从正、反两面彰显宋钘学说的精神,亦不容忽视。
作者简介
马学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其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
完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编辑:贾舒宇
校对:李贝贝
编辑部主任:王千一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