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设粥棚,荀家救灾民施巧计,崔财主献粮
作者:孟素平朱世良
第十一章设粥棚荀府堂屋。
条几上有青花瓷瓶。瓶里插着鸡毛掸子。
方桌左右荀荻、夫人对坐。
荀荻:“舍粥吧,不然全村人流离失所,说不定得饿死在荒郊野外。”
夫人:“咱们岗坡上那百十亩旱地,压根儿从去年就几乎没有收成。南山上的荞麦和谷子还行,浇过水。”
荀荻:“嗯。”
夫人:“老爷,我不是不支持你舍粥,但是,一家有粮千家吃,那也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搭棚容易撤棚难啊。”
荀荻:“小满已过这么长时间了,无一场雨。地是种上了,但压根儿就没有发芽。不管怎么说先佘粥稳住人心再说。”
夫人:“老爷,也只有这样啦,毕竟咱除交国粮外还有节余,大伙儿帮衬着走吧。”
荀荻:“都知道我们是赵国良臣荀欣的后代,国民有难,关键时刻我们得站出来。”
夫人:“您说的是,您怎么做我都跟随。”
荀荻朝门外喊:“长耕,长耕。”
长耕进来:“老爷,有何吩咐?”
荀荻:“决定了,舍粥。你把咱家凡是能劳动的都集中起来,马上在南川古道旁的大杨树下搭棚垒灶台。把煮蚕茧的大锅支上,越快越好。”
长耕:“好的,老爷。”转身就走。
荀荻:“哎,停一下,你把管家叫来,看咱到底还有多少粮食,顺便儿让管家安排一下,准备一些碗筷。”
夫人:“你等管家吧,碗筷的事我去准备。我再去喊给二婶和三嫂,让她们帮灶。”
南川古道。
大杨树下,舍粥场景……
人们排着队有秩序地盛粥。
小孩子领了一个黃面窝窝。
大树下,石头旁,人们在喝粥。
古道上沿滏口径西行的荒民,从此路过停下来怯生生地:“可不可以也让我们喝碗粥?”
舀饭的二婶看看夫人。
夫人:“让他们喝碗粥吧,挺可怜的。”
排着队的乡亲问另一个人:“喂,你是哪村儿的?”
“我,我,我是邻村儿的。”
“呀,外村儿的也来这儿吃粥。”
“我不是这村儿的,但是听说荀府放粥,我婆婆有病,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所以……”她低下了头擦眼泪。
夫人、二婶忙着一勺一勺盛粥,汗水湿透衣服。
荀获走过来:“还有黃馍没有?”
二嫂看看筐里:“老爷,还有几个。”
荀荻:“给她两个吧。”
她接过两个黄面馍馍对荀荻感激的目光。
弯腰施礼,匆匆地离去。
打粥的越来越多,排着长长的队伍。
二嫂在烧火熬粥,满脸都是黑。
荀况、几更,每人扛着一大捆柴禾放在炉灶前边儿。
荀荻坐在柳树底下的石头上。
长耕匆匆来到,小声急切的:“老爷,照这样下去可不得了,打粥的越来越多,邻村的、过路的都涌上来了。”
荀况也坐石头上。
荀荻:“咱们放粥几天了?”
长耕:“十三天了,老爷。”
荀荻问甲辛:“粮食还有多少?”
甲辛:“照原计划本来还能坚持十天,但像目前这种情况,人越来越多,最多能坚持三天。”
荀荻长叹一口气:“意想不到的情况总是突如其来。”
甲辛:“老爷,按你的吩咐,咱可是连自己家用的粮食都没有留。”
荀况拍了拍几更,悄悄地走了。
夫人突然晕倒……
大伙儿都围了上去。
荀获焦急地:“夫人你怎么啦?你是怎么回事?”
二婶:“老爷,夫人是累的。多少天了他都没好好休息一会儿,加上她也顾不上吃饭。”
荀荻:“快快进家,让他休息一会儿,吃点儿饭。”
第十二章少将出马崔家庄,崔财主家。
荀况、几更和元骈在门口站着。
男佣:“老爷,门口儿有几个小孩儿要找您。”
崔财主疑问:“小孩子?”
男佣:“啊。”
崔财主冷笑两声:“哼哼,小孩子找我干嘛,过家家?哼!不见。”
男佣:“别价,老爷,他们说找你有要事,你必须去,不去会后悔的。”
崔财主:“呵呵,有来头。”
男佣:“就是,就是,我看那个领头的小孩儿穿的也很不一般。”
崔财主:“好好好,叫他们进来,我看他们不是有要事,而是有么蛾子事儿。”
荀况、几更、元骈进屋。
荀况:“哎呀,我们走的累死了,老爷,我们可以坐下吧。”
男佣:“哈,派头还不小,还想坐下。这儿有你们坐的地儿?!”
崔财主对男佣:“你先去吧。”
崔财主挥挥手示意让荀况坐下。
几更得意地小声对元骈:“有门!”
荀况:“是这事啊,崔老爷,我们想要办个学堂,这办学堂的地方……”
崔财主:“打住打住打住啊,你们要办学堂,嗯,可以,但是我可没钱赞助。”
等一会儿崔财主反问:“你刚才说谁要办学堂?”
荀况:“我呀,嗯,要办学堂,不是想让你拿钱。”
崔财主:“你谁呀?你认字儿吗?还办学堂。”
几更:“废话,这是荀家庄荀秀才的少爷,能不认字儿吗?”
崔财主:“噢,荀府办学堂是个好事,但是外边兵荒马乱,村里纷纷逃荒,谁有心思学认字儿。”
旁白:
崔财主是个非常聪明而且十分狡猾的大财主,趁机他赶紧扭转话题。没想到他正中了荀况的计,因为荀况根本就不是来给他谈办学堂的事儿。
崔财主:“诶呀,你们荀府舍粥这件事做的很好,以身作则啊!乡民们都很称赞。”
荀况:“崔老爷,你做的好吗?”
崔财主:“我没你们家觉悟高,你们家历代都有朝中大臣。”
荀况:“你们家是大财主,现在更应该舍粥救贫。”
崔财主:“我们家没多少粮食。”
元骈:“是,荀府做的很好,但是你们崔家庄的乡邻都去荀府吃粥,荀府已经没有粮食供难民吃饭了,难道你这财主就不应该帮帮他们?”
崔财主急了:“舍粥是荀府自愿的,挨我啥事,我又没偷没抢谁的,我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帮谁。”
荀况曾地站起身来,义正词严地:“此话差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乡农受灾财主得管知道吗?!”
崔财主:“你就是荀府的大少爷好不好?也没权利来要挟我。”
荀况:“既然你不仁义,也别怪我不客气。崔老爷你是明理的人对吧?现在有三条路你可以走。第一,借给我们一些粮食,以后我们如数偿还,决不食言。第二,把在我家吃粥的一部分难民领到你们家门口儿,你管也的管不管也得管。如果你敢对他们动粗,我就实行第三个计划。”
崔财主:“第三个计划又怎么样?!我也没犯法,你能把我怎么样?”
荀况:“是,我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
崔财主:“接着恐吓我。”
荀况背着胳膊迈着四方步:“明人不做暗事,你看啊,在晋国,荀府祖上几代重将统管三军是吧?在赵国老祖荀欣也是良臣是吧。”
崔财主:“对,你们荀府几百亩良田都是皇封的。可那都是过去的事儿。”
荀况:“你是说现在我们荀家沉落了是吧?实话告诉你……”
荀况故作神密地:“现在我有一个堂叔也在国都,是重要良臣,和蔺家庄蔺相如大人关系很好,他们都是国家栋梁,而且都是爱国爱子民的。”
崔财主惊讶地:“当真?!”
荀况:“在这民不聊生的灾荒年,如果你做的好,我可以给你美言几句,那是一种结果。如果你财迷黑心,小心我告你的状,那么后果你自己去想!”
崔财主态度大有转变。
元骈偷偷给荀况竖起了大拇指。
荀况会意地笑笑。
崔财主:“唉荀少爷,是谁让你来我这儿的?”
荀况:“家父呀,是家父让我来的。他说你是个开明财主。”
崔财主:“行啦,那我知道了。这样啊,我选择第一条,并且还不是借,而是送给你们一部分粮食和面粉济贫度荒。”
荀况兴奋地:“怪不得家父说你是开明财主,名副其实呀。”
崔财主:“不过你可得记着,让荀老爷在你堂叔面前给我美言几句。”
荀况:“那是肯定的,家父是兄堂叔是弟,他能不听?喂,崔老爷,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送粮食?”
崔财主:“马上,马上,现在我就安排。”
荀况、几更、元骈得意地走出崔府。
几更:“原来你也是个弯弯绕呀!”
荀况:“兵不厌诈。”
哈哈哈……
影视窗专辑推荐
1、微电影《老年科的故事》2、命悬一线(上)3、命悬一线(中)4、命悬一线(下)5、纪实片:千年古镇彭城的变迁6、纪录片:峰峰农村公路70年巨变7、微电影“孝”8、青龙山脊有荀府1—4章9、荀子少年在八特的故事5—8章10、荀子少年在八特的故事5—8章
点击上面的蓝色文字,便可阅读全文
(本书定价28.8元,网购25元,含邮费。联系方式: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