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乐曲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几种歌曲
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
即曲高和寡
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即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高曲名也
《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
长生殿
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长生殿》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为核心的巨著
全本共50出,一方面演绎了一段发生在皇宫内苑、帝王之家、帝妃之间的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
另一方面则再现了“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的局面,寄托了兴亡之感
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于《长生殿》。
《长生殿》昆剧,清代大戏剧家洪昇的作品
写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任她的堂兄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
安禄山在范阳(北京)起兵作乱,进攻长安
唐明皇仓皇出走,到马嵬坡时,将士愤慨,杀死杨国忠,迫杨贵妃自缢
剧的后半部分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怀念以及二人在天上相会,描写他们的爱情生活
道家思想与文景之治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汉朝的上层者信奉的是黄老学说(当然刘邦开国时靠的是法家)
道家说无为,是说‘君无为,民有为’,是让上层不扰民
而无为思想也被汉文帝和汉景帝所接受,文景之治也就和道家的无为思想有重大的关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当时年号为“贞观”(年--年),史称“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孟子》
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中的《五子之歌》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出自《孟子》
读音dúyuèlè,yǔrényuèlè,shúlè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齐宣王见孟子)
摘抄积累我们结合作文常考的:写人、写景、写情、写物、写事,五个主题。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抄。
从好词积累、好句摘录、经典古诗词三个板块进行主题摘抄。
同学们还可以专享周末主题练笔仿写训练。
今日主题:写物·器乐一、好词积累
演奏悦耳震撼
急管繁弦金石丝竹
铿(kēng)锵(qiāng)顿挫敲金击石
①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和谐而传播很远。多指歌声悠扬
②演奏:用乐器表演
③震撼:一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二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④急管繁弦: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⑤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⑥铿锵顿挫: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⑦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二、好句摘录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临江仙》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诗词积累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席上闻乐有感而作。花敬定因平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明天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