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教育学丨教育人物荀子试行

发布时间:2021/6/17 0:49:11   点击数:

食用指南(点击查看)

孟子复盘(点击查看)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出自:《孟子》[正确率72%]

原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同时《孟子》里第一次提到“教育”。

2.提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教育家是:孟轲[正确率%]

3.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仁义礼智[正确率72%]

解析:“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对应“四善”---仁义礼智

黄色背影表示:重点或关键词

蓝色加粗表示:背诵口诀

()里内容表示:细碎考点

一、重点考点.荀子?????

(1)实践:口口相传六经

(2)作用

①个人:性恶论(人性恶端)

性伪之分性:自然状态、先天素质伪:后天一切努力,使人发生变化含义:本性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若听任本性不加以节制,则会导致恶性伪之和人人可通过教育向善化性起伪改变恶性、化恶为善

②社会

每个人化性起伪,进而达到国泰民安

(3)目的

俗儒:教条机械,不知所用雅儒:承认自己无知大儒:广博知识,以古持今、以浅持博、以一持万、以已知持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处理国家事物

(4)内容:儒经,重视礼轻视易

(5)方法:闻见知行

闻见:起点知:把握本质和规律“兼陈万物而中悬衡”:全面认识,综合分析“虚一而静”:广则能兼,专则能深,亦动亦静行:最高阶段

(6)论教师——最为提倡

地位:治国之本无条件/绝对服从:“诗云亦云”要求——“讲的有尊严,见解还挺高”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有尊严,而令人起敬见解精深,表述合理德高望重二、客观题1.下列不属于荀子教育目的是:A.大儒B.雅儒C.俗儒D.鸿儒2.下列哪个是荀子倡导的教育方法:A.深造自得B.教亦多术C.闻见知行D.盈科而进3.“化性起伪”中的“伪”指的是:(认真思考哦)A.人天生恶的本性B.人天生善的本性C.后天习得的恶习D.后天习得的善德你的选项(自己先做哦)答案解析1.下列不属于荀子教育目的是:A.大儒B.雅儒C.俗儒D.鸿儒---王充教育目的,培养创造性理论学术人才,能够兴论立说2.下列哪个是荀子倡导的教育方法:A.深造自得---孟子B.教亦多术---孟子C.闻见知行D.盈科而进---孟子3.“化性起伪”中的“伪”指的是:A.人天生恶的本性---“伪”后天形成,排除B.人天生善的本性---“伪”后天形成,排除C.后天习得的恶习D.后天习得的善德---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强调将人性中先天的恶性通过教育转化为后天习得的善来源:凯程应试题库三、主观题1.荀子学习过程思想的主要内容(21湖南师范)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师云亦云”是否矛盾?(思考题)3.荀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影响/教师观4.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比较教育学交流群,主要用来讨论问题、答疑解惑、共同进步,需要进的小伙伴可以扫码进下,人数不求多只求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5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