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及句子解析

发布时间:2022/2/20 14:38:04   点击数: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118/4329290.html

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中说:“一种好的习惯可受益终身。”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养成了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生要养成的语文习惯有:

一、端端正正写字的习惯

二、讲普通话的习惯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四、勤于背诵的习惯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六、随时练笔的习惯

七、留心观察的习惯

八、勤于修改的习惯

九、思索感悟的习惯

好习惯儿歌

勤学习,爱思考,好奇心,不可少。

看世界,多奇妙,善读书,贵生疑。

为什么,追根由,是什么,要弄清。

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问兄长,

问词典,问自然,学学问,问是宝。

有问题,是聪慧,敢提问,见勇气。

句子解析及相关知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①介绍《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是荀子和他的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书,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这句话选自《荀子》中的《劝学》。

②理解句子。

青指靛青,蓝即靛蓝,指蓝草。这句话的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荀子用青与蓝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意思。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①介绍《周易》。

《周易》即《易经》,是国学经典之一。《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②理解句子。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①介绍《礼记》。

《礼记》相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是儒家经典书籍,古代“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这句话出自《礼记》的《大学》篇。

②理解句子。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①介绍《淮南子》。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理解句子。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6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