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稻盛和夫告诫年轻人想有所成就,靠的不是规
做事要有计划,没有好的计划,难成大事。而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却认为,做长久的规划是一种浪费,是无用功。
稻盛和夫说自他创立京瓷集团以来,从来没有为企业做过长期规划,在说:”能够预见自己未来这些话,最终都会以谎言的形式而告终。“
稻盛和夫认为:年轻人想有所成就,靠的不是规划,而是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拼尽全力、活在当下”。
一份%的规划,在实施时却用了50%的力,最终只会得到0的结果。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工作的结果来源于三个条件:思维方式、能力、热情。
所谓能力,也可以说是才能,智商多半是先天的资质,包括健康以前运动神经等,但能力的强弱是变化的,任何能力都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练习而精进。
这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是思维方式决定了事情的结果,思维方式可以是人的心态,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可以是哲学、理学、思想等。
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思维有正负之分,因为一个人无论能力、热情有多强,如果思维方式是错误的,那么这三者相乘的结果也只会是负数。
当思维方式正确后,同时能力满足的条件下,想要有所成就,最需要的便是热情,即拼尽全力。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来讲,太远的目标最终都可能沦为失败。
从心理学来讲,目标太长远,非常容易在中途遭遇挫折而放弃,与其去建立这样不切实际的长远目标,不如一开始就放弃。
稻盛和夫说,他在经营企业时从不要求员工做三年、五年这样的长远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计划性。
而是将长远的目标细分成阶段性目标,将一年拆解为每一个月、每一天,给每一天都定下目标。
每天早上醒来时,就知道我今天应该做什么。从实践效果来看,定一个短期目的所取得的成就,远高于做一个长期规划的效果更好。
长期规划就如同需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将目标拆解到每一天,就如同养成一个坏习惯。为什么人容易养成坏习惯,因为坏习惯都是即使满足,而好习惯都是延迟满足。
长期规划,即使计划性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但实现它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中,人的兴奋、热情都会有一个慢慢减弱的过程,这也是稻盛和夫不鼓励员工做长期规划的原因。
而将计划拆解到每一天,只需要认真努力一天,当天就能看到努力的结果,目标很小,很容易实现。
如果我们计划一年读30本书,这个目标看起来好像很难,但如果将其拆解,就会变成12天读一本书,一本页的书,每天只需要读25页,假如读一页需要1-2分钟时间,那么一天只需要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怎么才能将这一个坚持天的目标实现呢?
第一步:将每天的目标定出来。第二步:设计一份检查清单,可以手机打卡,或者日历划勾等,一定要有个记录并提醒自己的工具。第三步:奖赏,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时,就可以给自己的一个奖励。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对于建立长期计划性的重要,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如果不能保证过好今天这一天,就没有明天,连明天会怎么样也搞不清,五年、十年后的事情又怎么能看得透呢?
认真过好今天,无论你有多么远大的目标,没有每一在的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日积月累的业绩,就没有成功,伟大的成果都来自辛苦努力的积累。
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有价值的,把珍贵的人生过得碌碌无为,不仅是对生命的糟蹋,而是违背了宇宙的意志。
北极圈的冻土地带,众多植物趁着短短的夏季一起发芽、尽量开出多的花,多结果实,让短暂的生命尽量活的光彩。
为此,它们在漫长的冬天拼命储备、努力地把自己的生命延续给下一代,自然界的一切都紧紧把握自己的生命,拼命活在当下这一刻,才使得渺小的生命得以延续,花草尚且如此,而人类又怎能落后呢。
果然,成功者的做法就是不一样
稻盛和夫的智慧精华
一篇文章所能展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今天这篇文章的分享来自于《活法》,稻盛和夫被曾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他不像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郎等人靠着祖上荣光,天生起点比普通人高出数倍,而是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经营出了世界强。
他的《活法》不像普通的畅销书作者会迎合市场需求,而是完全将自己的做人、经营、社交,挫折,思维,财富等方面的智慧完整地写出来了,属于纯干货。
每次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迷茫的时候,我总喜欢去看一下稻盛和夫忠告。如果你去阅读他的书,你就会发现人生中那么多的挫折与迷茫,他都给出了解决方法,有的甚至连步骤都写得非常清楚。
稻盛的书不仅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工作的书,更是一本教会你如何过好人生的书。
就连马云都由衷的佩服稻盛和夫并说:他是我见过最渊博的思想家。
《活法》、《干法》、《心法》是凝聚了他一生经营心血的书,书很厚,价格不贵,三本只要元,一顿饭钱,便能学到稻盛和夫的智慧精华。
几乎所有成事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读书便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建立办法,如果你真的想未来城市,那就现在开始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