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国学茶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下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9:24:19   点击数:
中科医院专家 http://ask.bdfyy999.com/

弦唐子傻乎乎地问墨子带那么多书有没有用,言语之中似乎充斥着那么一股“反智主义”或是“读书无用论”,被墨子拿周公旦的故事批评教育了一番。

“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

周公旦读的,到底是啥书?

古代人所谓的“书”,最早指的其实是“《尚书》”,而“《尚书》”就可以简单理解成“上古之书”,乃是“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可以看成是古代的君主圣贤的语录。

凭啥就得是《尚书》?不能是别人的书么?

还真没办法,因为上古之时教育被垄断,书写文书、记载史事这一职能也是被垄断的,诸子百家真的开始著书立说传道解惑,那也只是在春秋之后才兴起的,所以西周初年,周公他老人家还在的时候,要是想读书,有、也只有可能读《尚书》。

《尚书》的流传比较曲折,又被删、又被烧,真真假假混在一起,现存的《尚书》,无论真伪加以统计,从最早的《尧典》开始算,直到最后一篇,一共也仅存五十八篇。按照《尚书纬》的说法,《尚书》原来有“三千二百四十篇”,要是这么看,“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倒是还有点靠谱。

毕竟虞夏商周跨度小两千年,只传下五十八篇文书,不太合适。

那么除了《尚书》,春秋之后、汉代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书多么?又都有哪些书呢?

其实不仅有,而且相当多,根据《汉书·艺文志》里的记载,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凡计卷。

然而存留的,少得可怜。

北大的李零先生整理出了一个《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在里面他列的存书只有种,先秦古书只有60种。

再换一种说法:从三千五百年前甲骨文成型,再到两千二百年前秦始皇一统,这千年间我们传下来的书,只有60本。

年这一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种。

文化不保护,行吗?

(文末附60种先秦古籍名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持之以恒,十年内可通读,若如此,学问可远超九成九的“国学大师”矣。)

话题收回来,墨子跟弦唐子讲了读书学习这种事要奉行终身,但他可不是只讲了这些,毕竟学习如果只靠读书就能解决,那就太好办了,关键的一点是还要学会辨析。

教训完弦唐子之后,墨子还没完,接着说道:“同归之物,信有误者。然而民听不钧,是以书多也。”

你传一句、他传一句,理论多,所以书也就多了,真真假假闹不明。

然而你师兄弟公尚过呢,“数逆於精微,同归之物,既已知其要矣。”看的东西足够多,对于事物的精微之处已经有所把握了,所以我教他“揣曲直”,而“不教以书也”。

人家的基础打得足够牢固,看了足够的书,所以我叫他如何去辨析活用——换句话说,你老兄的基础还不够,书还没读透就想着去评判是非曲直,那哪儿行呢。

墨子教育徒弟,是加上也是在教育现代人:

第一,要读书学习,积累经验,而且这是一辈子的事,跟身份等级以及年龄大小无关;

第二,书读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去辨析、去灵活运用,否则也只是读死书或是死读书,毕竟孟子都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是首先,您得读书才行啊。

先秦古籍

01六艺类

甲、经传:

《诗经》,《尚书》,《周易(含传)》、《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乙、小学:

《尔雅》《史籀篇》

02史书类

《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世本》

03子书类

甲、儒家:

《论语》,《曾子》,《子思子》,《孝经》,《孟子》,《荀子》

乙、墨家:

《墨子》

丙、道家:

《老子》,《庄子》,《文子》,《列子》,《鹖冠子》

丁、法家:

《慎子》,《申子》,《商君书》,《韩非子》

戊、名家:

《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

己、纵横家:

《鬼谷子》

庚、杂家:

《尸子》,《吕氏春秋》

辛、小说家:

《燕丹子》

壬、其他:

《鬻子》,《管子》,《晏子春秋》

04诗赋类

《楚辞》

05兵书类

《司马法》,《六韬》,《孙子》,《吴子》,《尉缭子》

06术数类

《甘石星经》,《连山》,《归藏》,《山海经》

07方技类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甲乙经》

案:《战国策》、《黄帝内经》(诸本)或可归于汉代;兵书中又见有《孙膑兵法》(齐孙子),读者可自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85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