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人之生,气之聚,聚
现代科学经过数百年的探索之后发现:“能量”才是宇宙的真正上帝!科学家们正在大力研究“暗能量”——也许就是《道德经》中万物未始之始的“无”吧!
但是《道德经》之“无”和“有”都包括阴与阳——物质和生命,而现代科学的重点却是偏于重视物质,不够重视生命,可谓不务正业——不务正业久矣!
就纯以物理能量而言,其能级十分丰富:势、热、声、光、电、磁等,还有能级更高的原子能、核能,能级不同,效应悬殊!格桑:人体生命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能量流(气)运化的过程。中华传统医学与养生学名此生命能量流曰:“气”——庄子:“通天下皆一气耳!”
但是这个“气”它不是物质性的“空气”之气,而是内涵生命信息的“能量流”,其能级与效应极其奥妙!不是区区非生命信息之电磁能……原子能、核能所能比拟,因为它内蕴生命信息——人类后天的生命现象与宇宙先天的性命本元。
不弄清生命能量流之“气”的奥与妙,我们在中医学、养生学和内丹学面前,总是寸步难行!
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
“气”无以明,“道”难以行——包括医道、气功与丹道等医疗及养生之道。
生我者道,活我者神,用我者气(炁)。一口炁不来,命非我有。一旦流布大宇宙之“气”是“能量流”的本义或基本观念被认知而确定下来,辩证的“惟道(气)主义”建立起来,并广为人知!追溯一下古哲们眼中的广义之“气”。
西周伯阳父:“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这是最早提到的宇宙原动力、元始造化能之气,其运来化去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子《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阴阳冲和、无过不及、虚而且灵的太和元气。
《庄子》:“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他认为万物、包括生命之生灭乃一气之变化;气自身虽变化而无生灭。
而物质——包括精微物质则是生灭(变化)无常的。《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生命信息),草木有生而无知(分别心),禽兽有知而无义(原则),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气也,恬澹无欲无为无事者也。”在王充看来,气在本然状态下乃一中性能量流,视天道赋予的“编码指令结构序”而显示其性质,随“程序”的展开而发生变化。
北宋的张载为“气学”专家,建树颇丰。他认为气之本体是不坏不灭的,一气而万形,有变化而无生灭:“气之为物(这个东西),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而有象,不失吾常……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也。”
王夫之继承其说:《正蒙注·太和篇》:“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
将上述古哲们有关“气”的论述,“能”的概念,换以现代辞典的“物质”作解,不但物理不通,文理亦不通——不通也不通!反之亦然,将“气”作“能”之义正解,则豁然贯通——贯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科学与史哲;乃至胜者与败者——胜者可浩气若虹,败者勿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