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剑来人性善恶之争,文圣和亚圣究竟谁对

发布时间:2025/1/23 16:14:08   点击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11/j3uzb6c.html

  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儒家文圣和亚圣之间持续很多年的争论,他们两个人在学问一途之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顶峰,但君子之争,学问当然是占据其中份额最大的一部分。

  虽然最终文圣在三四之争之中落败了,可关于失败的原因文圣包括文庙等都没给出一个详细的说法。并且至圣先师也没给出一个所以然的表态,只是任由着他们互相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学问的判断。

  只是我们仔细看这两个人的原型所表达的学问,会发现还是亚圣的学说会更胜一筹。

  人性善恶

  文圣的原型是荀子,按照荀子所表述的内容,人性本恶,刚出生的小孩会想着多吃一些母亲的母乳,并且不存在任何节制。

  多数情况下,人都是会优先自己的私欲,想着将个人的力量最大化,至于说会不会对他人产生比较负面的影响,显然都不是这些人所考虑的。

  所以文圣所得到的结论便是人需要教化,需要在各种各样的学说之中,理清楚最适合自己的修炼法门,最终实现自己和世界的双重成长。

  遏制自己内心的这一份邪恶,换取最终的儒家圣人。

  亚圣所表达的人性本善主要针对的则是在人性之中所包含着的原本就存在的善心。

  简单来讲,亚圣会认为一个小孩在落水之后,路过的人看到之后,第一时间回想着去解救这个人。

  这便是人性之中的善良的部分,几乎是每个人心中都具备的,大家都有着这样的一份恻隐之心。

  其实按照文庙的之中的一些论断,真正对后世发展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其实还是文圣的学说。

  仔细看现实之中关于亚圣后面学说的不断演进,基本上也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也都是延续着亚圣关于人心的一些基本论断。

  所谓的致良知,所谓的摸象外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出自我们的内心原本就存在的很多观念,这便是阳明先生的致良知。

  不断发觉我们内心之中的良知部分,发觉自己内心之中原本就存在的善意,自然也会构建出一份比较完善的内心的场景。

  至圣先师怎么说

  既然文庙座下的两大学问大家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对于世界的看法,那么作为文圣的扛把子的至圣先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呢?

  至圣先师的看法是,热性本中。

  他不否认人性之中所存在善恶不分,只是人性本中,关键在于从家庭到社会的一份引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96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