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善用之,荀子,歧路正平端

发布时间:2024/12/22 11:42:44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d7rhi3u.html

善用之,隶书、白文印

.

《荀子·仲尼》: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

齐桓公掌握了统治天下的关键方法,谁还能使他灭亡?发现了管仲的才能,便能够坦然地将整个国家交付给他,这就是治理国家的大智慧。忘记曾经要生杀管仲的愤怒,不去计较管仲的一箭之仇,拜其为相尊称仲父,这是天下少有的决断。尊称为仲父,让皇亲国戚不敢妒忌;给他高出国内所有人的权力地位,让朝堂上的官员们不敢反对;给他三百书社的封地,让最富有的人也无法与他匹敌。从权贵到平民,从长者到青年,都跟随齐桓公毕恭毕敬地尊敬管仲,这就是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关键。诸侯国如果能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没有人能够将它灭掉;齐桓公能将这几个关键全部做到了,怎么可能会被人灭掉?他能够称霸就很正常!绝非侥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齐桓公能够抛开个人恩怨不计前嫌,将国家托付给有才能的人,给予最大的尊重、权力、财富,带领举国上下遵奉管仲的改革,使齐国成为第一个受周天子赏赐的中原霸主。齐桓公的治国措施,还没有涉及治国的道义和教化,只是对权力智谋人力财物的合理运用,听起来并不复杂,想要做到却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凡能做到其中一条就能让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国家都不能屹立不倒,可见连其中的一条也很难做到。

.

.

.

“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有灾缪者然后诛之,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故道岂不行矣哉!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势而不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最贤能的君王能够帮助不贤的国君,最强大的君王能够宽容弱小的国家,虽然能够战胜他们却耻于和他们战斗,将自己的治国之道毫无保留地公开给天下人,原本崇尚暴力的国家得到后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变。对祸国殃民行事缪误的国家才会去讨伐,因此圣王发动的战争极少。所以道义怎么会没有用处呢!文王秉持道义凭借着百里的土地就能统一天下,夏桀与商纣王抛弃了道义,即便拥有了整个天下的权势,却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活到晚年。能够善加运用治国之道,百里的小国家也能够独立于世;不能善加运用,就算如楚国那样有六千里的广阔土地,也难免要被敌人奴役。君主不追求治国之道却只知扩大权势,是导致国家危亡的原因。

最贤能的君王既能以治国之道包容帮助他国,也不会忌讳讨伐倒行逆施的国家。将对正道大义的真知灼见分享给天下人,让蒙昧无知走上歧路的国家能够走上正道。善于运用道义来治理国家,就不需要完全依赖武力,即便势力不如人,也能让天下信服;相反只知道穷兵黩武不修道义,即便如齐桓公这样的霸主,也难免会落得个陈尸数月无人问津的下场。

.

.

.

.

《再和制帅·其一》

宋·王之望

.

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安。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川原忽开豁,歧路正平端。

.

.

.

更多原创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95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