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韩星丨儒家ldquo三祭rdquo

发布时间:2020/8/8 16:52:14   点击数:
三个月的小孩得白癜风应用什么药物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4393.html
点击上方音频,听韩星教授亲述??

摘要

儒家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三祭之礼渊源甚早,有着鲜明的人文指向,体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敬鬼神、承大祭的“神道设教”;质性情,形文饰的中和精神;慎始终,厚民德的道德教化;祖有功,宗有德的人文意蕴;别远近,序尊卑的伦理秩序。第一代新儒家对儒家祭祀礼仪人文精神的诠释倾向于非宗教化;第二代新儒家发掘了儒家思想中原有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宗教精神提升至高于其它宗教的地位,揭示出三祭之礼作为宗教的特点,同时强调“内向超越”的人文精神。儒家宗教性和人文理性的双重品格对于今天世界的宗教、种族冲突有重要的化解和平衡功能。

祭祀(offersacrificetogodsorancesters),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从文字学上考察,“祭”,《说文》解为“祭,祀也。以手持肉”。段玉裁注:“统言则祭祀不别也。从示,以手持肉。此合三字会意也。”“祀”,《说文》曰:“祀,祭无巳也”。段玉裁注:“析言则祭无巳曰祀。从巳而释为无巳,此如治曰乱,徂cú曰存,终则有始之义也。”《释名》:“殷曰祀。祀,巳也。新气升,故气巳也。”《孝经?士章疏》:“祀者,似也。似将见先人也。”祭与祀中都出现了“示”字,何为“示”?《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玉篇》“示者,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可见,以手持肉奉于天地先人,便可沟通天人之界、得到神示与护佑。这就是华夏文化中“祭祀”二字最初的涵义。从甲骨文与金文中还能够看出远古这一动作景象的痕迹。殷墟卜辞中祭字多不从示,仅从手持肉会意,当为祭之初文,本意为以手持肉献祭祖先神主的祭法专名。周以至春秋金文中,“祭”字的施动对象也是祖先神灵,后来才逐渐引申为一切祭祀活动的通称。“祭祀”二字连用已经是通称之义了。

一、儒家“三祭”之礼的渊源与人文指向

祭礼在华夏五礼中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礼典、正史礼乐志无不依正朔周制将祭祀之吉礼列为首位。华夏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祭祀的历史。中国古代祭祀对象繁多,其中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yáo于地,列于鬼神。”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周礼·春官》)《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后来,礼三本演变成为儒家三祭之礼:祭天地、祭袓先、祭圣贤。

关于祭祀之礼的起源,《礼记·礼运篇》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fánshǔbǎitún,污尊而杯饮,蒉kuì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王夫之《礼记章句》疏云:“此节言自后圣修火政以来,民知饮食则已知祭祀之礼,致敬于鬼神,一皆天道人情之所不容己,其所从来者已,非三代之始制也。”这就是说,早在原始社会,初民生活中就有了礼的萌芽,因此,礼乐并不是三代才开始制作的,而是华夏文明长期演进的结果。孔颖达《礼记正义》卷一《曲礼上》云:

《世纪》又云:“神农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案《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又《明堂位》云:“土鼓苇钥,伊耆氏之乐。”又《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即田祭,与种谷相协,土鼓苇钥又与蒉桴土鼓相当,故熊氏云:伊耆氏即神农也。既云始诸饮食,致敬鬼神,则祭祀吉礼起于神农也。

就是说祭祀之吉礼起源于神农时代。

《吕氏春秋·古乐》载:“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颛顼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叫做“绝地天通。”《国语·楚语》记观射父之言,说在颛顼之前,“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神。这样以来,人人都可以打着神的旗号从事活动,对部落首领的权威是一个威胁。这是原始宗教盛行时的状况,而且是和范围狭小的氏族制度相适应的。

而当社会组织已出现范围较大的部落联盟全体以后,仍然是人人都能通神,传达神的意志的话,必然影响联合体的统一意志统一行为①。于是,颛顼派重与黎两人(或神)“绝地天通”,分天地之序,神属天,民属地,天地神人,“罔有降格”(《尚书·吕刑》),把人们自由地交通天地鬼神的权利剥夺了,神意通过人间特有的代言人传达给普遍部落成员。

颛顼之后,高辛“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记·五帝本纪》)。尧时“乃命羲和,舜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舜“摄行天子之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史记·五帝本纪》)《皋陶谟》记夔说:“戛jiá击鸣球,搏拊bófǔ、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鞀táo鼓,合止柷敔zhùy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舜歌唱道:“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这是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有歌有舞,有乐器伴奏。殷人有近乎狂热的宗教热情,不但事事要求神问卜,而且热衷于祭祀,相关的祭祀之礼也就很多。加上商民好饮和盛行巫觋xí之风,对商代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周人代殷命进行了文化的转型,给殷人的宗教和巫术中注入了理性与人道的因素,从殷初至周初祭祀之礼尽管在形式上具有一贯性,但周文化为此类仪式赋予了新的道德内涵,周代的祭祀活动从对天、帝的崇拜与敬畏转向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13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