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归纳总结ldquo三子孔子孟子
7.“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劳动的特点:示范性
——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
——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翻译:是说孔子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疏导性教学原则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翻译: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学生,以便于因材施教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二、《孟子》1.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性善论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德育方法:锻炼法4.“盈科而后进”——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三、《荀子》1.“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性恶论2.“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教学原则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循序渐进教学原则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德育方法:个人修养法还有什么文言文?欢迎补充,有小奖励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