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3/19 7:54:14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最近芒果学姐在后台收到大家需要一些推文的PDF,学姐已经整理好了,大家在后台回复即可直接领取哈!今天学姐给大家整理了一期教育学考研分析论述题常用到的这类题目所用到的例子。(可能只是部分,如果大家还需要其他的例子可以留言)教学原则常考例子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基本涵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王充施用累能;荀子闻见知行;刘向耳闻之不若目见之,目见之不若足见之2、直观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地掌握知识。例子:荀子不闻之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夸美纽斯,凡是需要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3、启发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例子: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产婆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第斯多惠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教导真理;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朱熹,开其意,达其辞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例子: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不躐等;盈科而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巩固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6、量力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子: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随人分限所及7、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例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益其益;量体裁衣;西邻有五子。德育原则常考例子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故事:一段时间后,赵老师发现,小杰变得彬彬有理了,在他的帮助下,好哥们阿强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步。解析: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才能说德育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即体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2、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故事:小杰来到赵老师办公室,赵老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和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解析:试想,如果此时赵老师采用的不是和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行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3、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故事:回到家,小杰和奶奶说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对赵老师的教导表示赞同。解析:家庭与社会只有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保持统一才能够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试想,如果小杰奶奶认为,小杰如果不打同学,小杰就会挨打,那么,赵老师的教导就白费了。充分体现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故事:小杰坐下来,赵老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赵老师:“原来是这样。”解析:赵老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5、长善救失原则(又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故事: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小杰,我觉得你要是真讲哥们义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帮助一下阿强呢?帮助他在同学中逐步树立威信!”解析:赵老师利用小杰重朋友感情的优点来引导他帮助阿强逐步树立威信,体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马卡连柯平行管理的思想8、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事:赵老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和××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和老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解析:赵老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体现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灵活施教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故事:小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赵老师讲的道理。赵老师说:“小杰,既然你已经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了,如果下次再有和同学打架的行为,我可要有惩罚措施啦!”解析:赵老师对小杰进行完正面教育,也要有相应的纪律约束,以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德育原则速记口令“陶行知正面疏导一连的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①“陶行知”即知行统一原则;②“正面”和“守纪律”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③“疏”即疏导原则;④“导”即导向原则;⑤“一连”即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⑥“积极”即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⑦“才”即因材施教原则;⑧“学生”和“尊严”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教育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语言说服,可以是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也可以是主题鲜明的谈话与讨论。比如,中学的时候,老师因为我考试答题扣了一分,长篇大论讲解,一讲就是两个小时。另一种是事实说服,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榜样示范法特点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用来示范的主要有身边的家长、教师和同学,比如“三好学生”;书本及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比如鲁迅弃医从文、董存瑞奉献生命、爱迪生坚持不懈等。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陶冶教育法特点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主要形式是“以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境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比如学校的各种形式的黑板报、走廊或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实际锻炼法特点是参加实际活动,形成思想和养成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比如,环保小分队到街边捡垃圾、助人为乐小组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品德修养法特点是主动自觉,自我反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自我修养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及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品德评价法特点是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或操行评定。比如,表现好的同学给一个小红花,表现不好的同学记过处分。常考教学方法举例一、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也是每次上课都会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也是各位学员最为熟知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本文中就不举例赘述。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课堂活动,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和上述启发式教学法一样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但是华图教师提醒广大考生,讨论法虽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在资格证面试考试时作为学生讨论的话题。在资格证面试短短的10分钟内,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浪费无生试讲宝贵的时间。此外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结束时要进行小结。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内角和是°的推导过程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该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证明内角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动手实践证明,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证明方法及结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寓教于乐,利于学生吸收。四、演示法演示法指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例如《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总结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并不需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演示推导的过程,但是当学生自主操作发现了规律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演示推导过程并加以讲解,帮助基础不好的同学加以理解。同样是教师的演示,但是演示的先后顺序不一样,达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语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今日鸡汤:若干年之后,你会感谢这段拼命努力的时光后台回复领取近日干货合集PDF还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aoqicar.com/xzxw/1631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