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中国史补充尧舜禹禅让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1/7/8 13:52:18   点击数:

尧、舜、禹禅让的真相

《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等古代文献在叙述尧、舜、禹时代的王位更替时,是实行一种“禅让”制度。关于“禅让”的故事,也见于孔子以来的诸子百家。其中,儒、墨两家对此极为称道,以至于法家思想代表韩非子质疑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事实确如韩非子所言,虽然儒、墨两家皆称颂尧、舜的禅让,但他们都是根据自己思想的本体,去推衍其内容。其中,因为儒家主张仁政,所以他们说尧、舜之所以会实行禅让,是在为民求贤;因为墨家主张节约,提倡生产,所以他们特别强调其其亲身参与劳动,与平民无别。这都是在借尧、舜禅让的故事,以证实其学说的正确性。

到了战国中、晚期,否定“禅让”的说法开始大行其道。《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汲冢琐语》:“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荀子·正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黎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竹书纪年》、《汲冢琐语》直接否定“禅让”的存在,认为尧、舜之间是相互攻杀;《荀子》宣称“禅让”从理论上就不可能存在;而《韩非子》则在承认“禅让”存在的同时,认为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很可笑,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

虽然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它们其实和孔子、墨子等称颂“禅让”的人无异,只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和立场而反对“禅让”而已,比如说,《竹书纪年》、《汲冢琐语》作为魏国官方史料,就希冀于通过否定“禅让”的存在,来佐证三家分晋的合理。现代的人既可以用孔子、墨子,以及其他赞同“禅让”存在的文献来驳倒他们,也可以用他们的说法来质疑“禅让”。

其实,我们暂且抛开文本上的争议,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48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